1.坚决不推新品牌,比亚迪的王朝系列能立住豪华人设吗?

2.10吨的大豆食用油生产设备需要多少投资

坚决不推新品牌,比亚迪的王朝系列能立住豪华人设吗?

72小时油价走势_实时72小时国际油价走势图

[汽车之家?行业]所有中国汽车企业都有一个恒定的考题:品牌向上。在高端化这条路上,既有老对手另立山头,也有新入者平地而起,比亚迪则保持了“工程师文化”一贯的执拗,想要一步步去打通品牌向上的所有关卡。

站在2020年的特殊时间节点,本就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品牌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这一年也是赵长江掌管比亚迪汽车营销业务的第三年,车市从增量到存量,新能源从蓝海到红海,品牌从下往上,他将如何带领比亚迪破圈?

《新世代说》栏目简介:百年汽车工业要重新焕发活力,推动的本源仍然来自于“人”。邀约70、80及90不同年代的汽车界精英作为嘉宾,探寻更年轻一代的高管身上,无畏变革、视野更开阔、思想更开放、行动更迅速的特质,畅想给汽车生活带来的改变。

出生于86年的赵长江,在30出头的年纪就被任命为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是主流汽车厂商中最年轻的营销一把手。在他身上,既有85后大男孩式的朝气和闯劲,也有在销售圈濡染多年的老练。

除了过往创下的非凡销售业绩,赵长江对用户需求的敏锐捕捉,以及品牌打造的全新理念,也许才是比亚迪看重和信任的根本。在他的力推下,比亚迪从原来的“技术为王”理念,逐步向用户思维转变。不再一味强调产品如何,在软性的品牌内涵、渠道、服务、体验等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力度。

从销量上看,享受了前几年新能源快速增长的红利以后,比亚迪从2019年下半年到现在,下行势头还没有扭转过来,亟需找到新的增长点。在存量市场中,每往前挤一位,未来生存的机会才会大一分。7月12日,比亚迪的王朝系列即将打出最关键的一张牌——汉,能否承载住企业和用户的期待?作为营销一把手,同时也是99号订单车主的赵长江,已牵头画下了一张宏图,把品牌向上的路径描于其中。

核心信息点一览:

1、比亚迪希望把汉打造为智能电动车的标杆,在性能、安全、豪华、智能四方面塑造消费者的认知,由此拉高品牌形象。?2、线下渠道将进行升级,增加商场内的体验店,通过专人专岗专区提高服务质量。?3、线上比亚迪将打造数字化服务体系,将把车载DiLink系统与云端服务、迪粉汇全面整合为一个App。?4、明年将推出I系列插电式车型,比目前的P系列插电式更亲民,再加上对EV产品的生命周期优化,从而促进新能源销量的增长。?5、赵长江始终在力推用户思维,比亚迪对用户需求的重视和投入将越来越高,这将是比亚迪破圈的机在。

以下为访谈实录,略有删减:

◆选择一条最难的“品牌向上”路

汽车之家:你对比亚迪最新产品汉的定义中有“豪华”二字,这是过去比亚迪产品中很少提到的特征,怎么去打造豪华?

赵长江:老板王传福以前讲了一句话,“如果家庭市场启动,分分钟造出特斯拉”,其实讲的就是汉。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准备、沉淀、打磨,等待这样的一个市场机会,把汉作为智能电动车的标杆。做30万价位的车,首先要是一台豪华车的品质体验。像特斯拉这种车的第二排座椅乘坐空间舒适度、豪华体验感是不足的。我们第一个考虑的是空间内饰的设计,第二个就是体验的便利,把整个安卓生态体系通过比亚迪DiLink系统连接到汽车,让使用场景变得非常多样化。设定了像千里眼、可视化远程召唤、快递到家、V2X等很多模式。用户可以把车跟他的生活更连接。

汽车之家:如何在品牌层面让用户认同“豪华”?

赵长江:在王朝系列打造的过程中,已经让用户能够感受到比亚迪技术方面的突破。但可能还是有部分人觉得品牌向上的时候有太多包袱,因为以前卖一些相对价格较低的产品过多,导致现在卖价较高的时候,用户就会有一些在定位上选择的盲区,这个就是我们需要去解决的。

第一是强化产品的硬核。第二是补全服务短板,我们正在打造全产品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构建线上客户感知产品的所有触点。把车载DiLink系统与云端服务、迪粉汇全面整合为一个App,目前正在紧急调试,预计8月份可以出来。

线下渠道也非常重要,比亚迪有800家4S店,接下来还会增加50家商超内的体验店,配套充电桩和试驾车,提供更近更优质的服务。尤其在汉这款产品上,会有专属的VIP通道。现在的渠道又有新能源车,又有燃油车,有几万块的,也有几十万块的,客户感受是有差异的,要通过专人专区专岗去改善。占领30万的市场,服务对用户来讲非常重要。例如做到可视化透明车间,通过云端服务用户能随时看到爱车保养或者维修的进程,还有上门取车、24小时服务等等。

第三是要让用户能感知到,比亚迪产品其实是有文化内涵,以前F系列、S系列只代表了过去中国的汽车工业,迟早是要从模仿借鉴到自主创新到引领潮流。比亚迪王朝系列是中国骨子里面的文化,其他行业像华为、李宁很多都做得非常不错,很多年轻人已经开始认同国潮。品牌建设任重道远,老牌车企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才十几年。当然事物发展非常快,尤其现在智能联网的时代到来,必然会让我们在新的中国制造突破期有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也期待更多的消费者能够认同,给比亚迪投一票。

汽车之家:比亚迪一直没有推出自己的高端品牌,是有什么样的考虑?

赵长江:我们没有凭空造一个高端化品牌。希望像华为一样,本身做到高端。那我需要比亚迪的王朝系列就是高端,这条路确实很难,但比亚迪就是一个工程师的文化,养成式的把这个品牌慢慢做大。如果我们一步步打上去了,站在最高点就是扫射,势能会很大。不是换一个名字,换一个logo,就不一样了。

汽车之家:你在微博上说“特斯拉的牌打完了,轮到我们出牌了”,对标下来有哪些优势?

赵长江:特斯拉出牌是不断调整它的价格,也不知道接下来价格到底是多少,有可能会更低。比亚迪是一步定价,终身服务。我们坚持的是价值大于价格,超越用户的期待,未来这些迭代的产品服务还会涨价。另外,智能化如果不基于安全的角度就是灾难,最近一辆Model?3在高速路上没有识别到白色货车,就撞过去了。比亚迪是用小场景来定义大的出行,希望以安全的基础来定义我们的智能。

◆在竞合时代捕捉新的机会

汽车之家:在整体车市下行的环境中,怎么去挖掘新的增长潜力?比如增换购、老带新、增值服务等方面的布局?

赵长江:中国的车市其实已经60%以上进入到存量市场,比亚迪也有快600万用户了,要考虑跟用户有更多的持续连接。我们现在做了一个体系,叫做用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一个是产品端,一个服务端。

存量市场对于用户来讲,他的选择是多样化的。比亚迪在未来的产品系列里面也要更好地去定位,匹配用户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所以第一个我们产品会有OTA升级,经常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

我们还提供了很多便利的营销服务方案,比如72小时在全国十几个大型机场免费停车。金融政策也会优化,比如比亚迪用户换购最高补贴两万。客观讲以前这个做得不好,也确实流失了一些客户。但是还有很多用户在换购,我们基本上有20%多的订单是来自于换购。对于新能源车来讲,基本上有70%的用户来自于换购或者增购,这个比例是越来越高。

汽车之家:整个体系打造完善大致需要多长的周期,预计什么时候能对销量有明显的拉动??

赵长江:这两年其实一直在做,到汉这款车上又会有拔高。营销端就是基于用户的购买体验去解决问题,不给用户添麻烦。服务端就是要做到交朋友。迪粉汇已经突破百万的用户注册,日活超过了20万,积分商城也在不断的升级,比如明天要跟京东去谈战略合作,很多会通过积分形式给用户传递。从汽车往周边服务延伸,各个领域、各个模块去打造,带来品质的生活。把客户推荐率MPS、满意度SSI、售后CSI这些体系去一步一个脚印推好。用户会给你点赞的,只是时间问题。

汽车之家:新能源汽车市场从蓝海变红海,销量走势持续下滑,如何看待和应对?

赵长江:长期看新能源汽车发展绝对是一条快速成长的赛道,但短期受限于成本问题。油价一直在降,再加上购买限制或者指标的开放,一部分促进了燃油车市场的发展。这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现在市面上一些新能源产品有很多做得不足的地方,号召大家选择电动车首先要选择安全。

汽车之家:内部对于新能源成本打平有具体的时间预期?大概会在什么时候实现?

赵长江:其实比亚迪进入到汽车产业要做的就是电动车,先天优势就是全产业链的布局。第一是在每一个零部件供应里面做了成本的可控,第二个是可以带来集成的创新,让消费者能够在更低的价格能买到更好的产品。前面说的“价值要大于价格”,通过汉这款车型开始,其实已经超越于同价位燃油车的用户体验。

汽车之家:在观察比亚迪的产品销售结构时,发现经常有变化,一款车火一年又换另外的车。跟合资车企有几款常青车型或者稳定的消费结构不太一样,你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对爆款车型的长期表现有怎么样的预期?

赵长江:第一个可能是以往在产品的规划当中,迭代以及各个节点的周期管理做得不够好,没有给用户带来产品不断进化的体验感受。第二是渠道体系习惯性能卖好一两款车,而不是三款五款车。聚焦的多一些,分布式的、垂直的生命周期管理这些是不足的,第三是整个营销不是持续的,后续输出的一些信息就不够。接下来就是稳定了,我们就用王朝系列来每款产品,做好产品的规划和迭代,同时营销也是持续的跟进。

另外,整个市场的插电式车型是在增长,比亚迪自身的比例在向下。其实这是我们主动调的一个结构。明年会有新的一个插电式系列——i系列产品,现在是叫P系列产品高性能的,客观讲到高性能产品本身受众群体比较窄,542战略打造了一个高标杆,价格又相对油车要高一些,后面会把i系列推出来,再加上做好EV产品整个周期的管理,相信市场表现会变得更好。

『比亚迪汉EV』

汽车之家:和华为的合作有什么彩蛋?

赵长江:跟华为其实一直有非常深度的合作,华为的很多消费电子产品,工业设计、材料、加工等很多方面都有比亚迪参与。汉这款车跟华为的“彩蛋”一个是5G,一个是HiCar。第三是在品牌上会有一些动作,然后我们在用他的一些生态,就是智能驾驶、DiLink方面的一些合作落地。具体到落到哪个场景或者哪一个功能,到时候再逐步地来推出。

汽车之家:比亚迪跟丰田的合作也很受关注,有哪些新进展可以透露?

赵长江:跟丰田的合作是纯技术的,他们看中的是比亚迪纯电技术的产业链和模块化平台,其中很重要就是我们e平台。那么就是在技术的研发和车型定义上面,会把e平台嫁接到丰田的产品上面去。今年是正式的落地,现在已经在开展工作,我想在未来的一到两年会有丰田的一些搭载了比亚迪技术平台的产品能够发布上市。

汽车之家:国际化和出行业务是不是中国品牌的机会?

赵长江:国际化是一定去做的,并且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很早以前就国际化了。乘用车方面,汉近期已经发布了欧洲的预售价格是3.5万欧到4.5万欧,基本上比国内的价格版本要贵10万元人民币左右。未来会逐步在欧美、北美去推电动化产品。要去汽车工业最强的地区,才能代表硬核实力。

出行方面,是以一个汽车的硬件和软件提供商来定义自己,而不是做出行的运营商,跟所有的出行平台都可以合作。接下来跟滴滴合作会更深入,基于出行场景带来一些软硬件产品的定制化,后面会很酷。

◆青年精英的选择和努力

汽车之家:你如何评价自己的管理风格?

赵长江:管理风格我也在学习,我提出了四个文化四种思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首先是文化和思维的认同,要去按照价值观去推动,像用户思维、经销商合作伙伴思维、不让奋斗者吃亏等等这些对标的这种文化。第二,我会用这种数字化的工具去做好管理,“表哥”、“表姐”少一点。内部有一个“智迪”,对消费者也对我们内部人员进行线上管理。

我要加强的是对于整个KPI的管理,客观讲我的性格还是我的友好性太多了,包容度会高一些。未来在KPI的管理上要更加严格,让体系更加有效率。

汽车之家:作为85后的年轻一代车企高管,您觉得这一代的使命、挑战等与前辈有哪些不同?

赵长江:我希望是创新的,团队是一种年轻的心态。尊重人的价值,这个是我觉得跟他们不同的一点。现在的团队,你只有尊重他的价值,而不是只一味的执行,他才会在创新中找到更好的办法,创造更多的价值。如果用以前的那一套去做,把人当机器是错误的,要把人把团队当做你的伙伴。我还会加强这一方面,一定是百花齐放,万众一心。

汽车之家:你给比亚迪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赵长江:我觉得是用户思维,以前我们是技术思维。你说每个客户都要五点几秒、三点几秒加速吗?基本不是。我们要根据用户需求去做好普世科技,做好一款产品远远不够,用户需要的还很多。

汽车之家:如何去了解用户的这些诉求,并且让他们的需求落地?

赵长江:我会亲自去了解,每天晚上十一二点左右,我都会看各种群、社区,有些是亮身份的,有些是不亮身份的,这些反馈信息是非常有价值,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用户提出来的合理的建议我们都会去做优化。比如有很多用户希望汉不要有燃油车版本,我们就没有推出;还有用户在疫情期间提出能不能消毒杀菌,我们通过两周就做出来了,用云端服务把车内出风口温度调到56°,加上高效过滤的滤芯,直接远程高温杀毒。当然还有很多要改善的,根据用户的需求一块去成长。

汽车之家:你现在很年轻就到了营销一把手位置,有没有一个梦想,就是将来拥有一家就是属于自己的公司?

赵长江:肯定想过,我一直在想如果自己能决策的某些方面,会怎么去做。比亚迪是一家成就梦想的公司,其实是非常包容的,给大家很多机会。在这个平台上面其实能把你创造公司99.99%可以去实现,何乐而不为。

汽车之家:希望带领比亚迪汽车做到什么高度?

赵长江:在这样一个具有挑战和机遇的时期,我想让比亚迪成长成为一个中国的中高端品牌,品牌形象和销量都要做上去。未来的话,我希望能够在乘用车领域里有更多的贡献,在生产制造、技术研发、品牌塑造这些领域都能够有更深的理解和作为。

◆后记:

这也许是营销人典型和不可或缺的特质,在与赵长江的交流中能感受到他骨子里的热情、坚定和信心。在“品牌向上”、“用户思维”已成为每家车企高频口号的当下,关键还是从内到外整个体系的提升。一位多年的迪粉在交流时也颇有“爱之深责之切”的意指,比亚迪的服务体验是最大痛点,如果只注重技术,赢得的粉丝很可能仅是重复消费者。

好在,年轻一代的管理者已经深刻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迅速付诸行动去解决。“要傻傻地对用户好”、“对用户付出再多也不为过”,我们也期待这样一位年轻少帅,能带给用户更好的品牌认同和服务体验,凭借智慧和闯劲,让中国品牌真正有机会走向中高端。(文/汽车之家?杜俊仪)

10吨的大豆食用油生产设备需要多少投资

肯定要涨,理由如下: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国际市场食物油价格也呈现上涨趋势。豆油、菜籽等期货价格不断创出新高,批发和零售价格也紧随而上。不少食物油出口国在分享上涨带来的红利同时,也出现了本国市场价格高企所引发的通胀的隐忧。

1.国际期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连创新高,近期价格处历史高位。

今年以来,美国芝加哥期货(CBOT)豆类品期货、加拿大温尼伯商品期货(WCE)油菜籽期货、马来西亚衍生品(BMD)毛棕榈油期货等国际上有影响的食物油期货价格指数出现了大幅上涨趋势。

大豆是食物油的基础产品,也是最重要的期货品种。而菜籽油、棕榈油等在国际市场都是被看作为替代品。因此,这里以CBOT大豆市场为例来说明价格走势。从1月3日开市,到7月13日,开盘700.7,最高948.3,最低671.3,收盘948.1,上涨257.6(单位均为美分/蒲式耳),涨幅36.7%。其走势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月10日CBOT大豆指数的最低点671.3美分/蒲式耳(1蒲式耳大豆=27.100公斤)一直炒至2月22日的最高点813.5美分/蒲式耳,最大幅度为142.2美分/蒲式耳。主要炒作因素是美国职业农场主组织(Pro Farmer)在其间抛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新产季大豆的种植面积可能急剧减少860至940万英亩。第二阶段:从4月24日的最低点732.2美分/蒲式耳开始,一直爆炒至6月18日的最高882.4美分/蒲式耳,最高幅度达150.2美分/蒲式耳,而这一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天气。天气因素炒高了100多美分/蒲式耳。第三阶段:从6月22日的最低点817.4美分/蒲式耳一直炒作到7月13日的最高点948.3美分/蒲式耳,其最大波幅为130.9美分/蒲式耳。期货价格创下了三年来的新高。这主要是因为6月29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一份令所有市场人士大跌眼镜的报告,即:美国2007年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6408.1万英亩,较三月份的数据大幅削减305.9万英亩,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测的6783.8万英亩的平均值(预测区间为6600—6900万英亩)。当天CBOT大豆各合约一度涨停开盘。

经过市场有地进行播种面积——天气状况——播种面积的三个阶段炒作,使得CBOT大豆上升近260美分/蒲式耳。值得注意的是,以前CBOT大豆是上涨——种植面积增——下跌——种植面积减少——再上涨的循环模式,而现在出现了新情况是上涨——种植面积减少——再上涨——再减少种植面积的恶性循环模式。

7月,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月度供需报告,预计全球2007-2008年度大豆产量达到2.221亿吨,低于6月预测的2.253亿吨,也低于2006年的2.361亿吨。事实上,除了巴西之外,全球其他几个大豆主产国的大豆产量均有程度不等的减少,其中美国大豆产量调低至7140万吨(6月预测7470万吨,2006年为8680万吨)。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测为4700万吨(2006-2007年度为4720万吨)。中国大豆产量预计为1560万吨,也低于2006-2007年度的1620万吨。不过巴西大豆产量预计达到6100万吨,和6月预估值持平,也高于2006-2007年度的5900万吨。

从需求面看,全球大豆用量略微调低到了2.342亿吨(6月预测为2.343亿吨,2006年为2.252亿吨)。全球大豆出口预计为7550万吨,和6月预测持平,2006年为7050万吨,其中阿根廷大豆出口预计提高到1020万吨(6月预测860万吨,2006年为800万吨),巴西预计为20万吨(6月预测20万吨,2006年为2460万吨)。美国预计为2780万吨(6月为2940万吨,2006年为20万吨)。这也将导致2008年9月底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降低到5187万吨(6月预测为5400万吨,2006年为6417万吨)。

总体看来,报告印证了市场近期对全球下一年度大豆供应吃紧的担忧,这也使得市场对于任何可能导致美国大豆单产降低或者南美大豆播种面积降低的因素都极为敏感。从最新的气象预报看,美国西部玉米种植带可能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而7月底和8月份正值美国大豆关键的结荚期和灌浆期,炎热干燥的天气将会导致大豆单产潜力受损。除了天气因素,美国大豆价格的上涨也是为了鼓励巴西农户增加播种面积。一般预计巴西新豆播种面积将会比2006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但是从雷亚尔汇率持续走强来看,这显然不利于巴西大豆种植收益提高,因为巴西大豆主要是用来出口,所以美元相对雷亚尔越是疲软,农户换回的收益就越少。现在雷亚尔汇率位于近7年来的高点,1雷亚尔可以兑换0.53美元,年底之前可能达到1美元兑换1.8雷亚尔。因此,在南美大豆播种季节开始前(也就是未来三到四个月里),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维持高位运行的几率很大,特别是如果美国中西部出现炎热干燥天气的情况下,以便能够鼓励南美农户尽可能增加大豆播种面积,弥补美国大豆产量下降带来的全球供应缺口。

加拿大WCE油菜籽期货、马来西亚BMD毛棕榈油期货等价格基本上与CBOT走势相同。自从2006年以来,马来西亚粗棕油期货价格飙升近80%,现货价格创下了8年来的新高。

2.三大因素支撑国际棕榈油价上涨

7月以来,国际棕榈油市场大幅上涨,24度棕榈油近月装运港船上交货(FOB)价格为每吨(下同)7.5美元,较前一周上涨22.5美元;33度棕榈油FOB价格为792.5美元,上涨22.5美元;44度棕榈油770美元,上涨10美元。

国际棕榈油市场上涨的主要支撑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CBOT大豆市场大幅上涨的带动。美国农业部大幅调低2007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数据,导致CBOT大豆市场大幅上涨,对BMD棕榈油起到支撑作用。第二、近期纽约商业(NYMEX)原油大幅上涨,使得棕榈油在生物燃料行业的需求前景改善,吸引投机资金做多。马来西亚到2008年时强制要求在传统燃料中掺混生物柴油,并且打算提供补贴,确保生物燃料项目获得成功,这也对BMD棕榈油市场形成支撑。第三、印尼调高棕榈油出口基价,增加了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竞争力。印尼将毛棕榈油的基准出口价格由此前的每吨(下同)622美元上调至676美元;24度棕榈油基准出口价格由676美元上调为746美元;33度棕榈油基准出口价格由此前的652美元上调至737美元。印尼上调棕榈油出口价格有利于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对BMD棕榈油市场有利。

3.全球油菜籽供应趋于紧张,整体价格趋势保持向上。

据德国《油世界》预计,2006/07年度全球10种主要油料作物的消费量预计将达3.96亿吨,高于3.92亿吨的同期产量。2007年全球油菜籽产量预计为5160万吨,高于上年的4720万吨。其中欧盟油菜籽产量预计达到1780万吨,上年为1610万吨;中国产量预计为1100万吨,低于上年的1270万吨。加拿大产量预计提高到980万吨,上年为850万吨;澳大利亚产量预计提高到140万吨,上年为51万吨。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全球油菜籽消费量增长明显,预计为5220万吨,上年为4910万吨。油菜籽加工量预计为4900万吨,上年为 4610万吨。从期末库存来看,预计今年为470万吨,上年为530万吨,库存对用量比预计为9.0%,上年为10.9%。可见,今年全球油菜籽供应趋于紧张,整体价格趋势持续向上。

造成供需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市场对生物柴油的炒作,从而预期菜油、豆油、棕榈油需求将可能大幅增加,供需基本面将偏紧。这一点在去年末的市场反应中较为明显,在德国,随着能源价格下挫、植物油价格相对坚挺及2006年8月开始实施的每升9美分的能源税造成生物柴油生产利润下降等,导致了生物柴油消费量下降,菜籽油和油菜籽价格出现了短暂的下跌。今年以来,由于豆油、菜油、棕油价格的大幅爆涨,如此高的成本已失去了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意义。但是,不断有新的预测调高生物柴油的生产能力,这无疑将给油菜籽供应带来逼迫的气氛,为其价格居高不下提供依据。

4.周边国家食物油价格上涨带来供应紧张,通货膨胀压力加剧。

棕油是印尼人的主要食用油,但由于作为烹调油和生物燃料的棕油价格飞涨,很多印尼人因为买不起,只能改煮无油之炊。已经迫使很多印尼穷人改吃水煮、而不是用油炒食物了。

作为世界最大棕油生产国之一,印尼会从油价上涨中获利,但是因为国内食用油价格也水涨船高地上涨了三分之一,造成千千万万的印尼普通百姓负担不起。另外食用油价格上涨,也让经济政策官员担心会对通货膨胀带来冲击。未加工食品包括食用油价格今年6月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0%,是构成消费物价指数的商品和服务篮子中,上涨幅度最大的一块。

印度是主要的植物油进口国,每年食用油需求的一半要靠进口来满足。由于今年油籽预计减产,这也使得印度对进口植物油的依赖性提高。印度食用油价格上涨,原因在于本地油籽产量降低,而且国际棕榈油价格创下数年新高,也带来明显的支持。

印度植物油价格近期持续走强,带来了国内通涨率指标的继续高企。到3月底,印度批发价格指数比一年前提高了6.39%,印度为了平抑通涨压力,已经将毛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从70%调低到了60%,把24度精炼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从80%调低到了67.5%。相比之下豆油进口关税仍然维持在45%。由于用于计算关税的基础价格依然维持在2006年7月份的水平上,这有助于降低这些食用油的进口成本,也有利于进口增长。

总体上说,国外食物油价格仍然处在上涨趋势之中,除了种植面积减少及天气因素以外,美元持续贬值、全球面临通胀威胁以及投资基金在期货市场兴风作浪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预计CBOT大豆市场很有可能达到1065美分/蒲式耳或1116美分/蒲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