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瑾兮的诗句

2.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的教案

关于瑾兮的诗句

湖北赤壁金价查询-湖北金价多少钱一克

1.带有瑾字的诗句

带有“瑾”字的诗句常见有:

1、遥想公瑾当年 出自:宋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2、公瑾伯符天挺秀 出自:清 郑燮 《念奴娇 周瑜宅》

3、瑾瑜俄抵鹊 出自:唐 刘允济 《经庐岳回望江州想洛川有作》

4、瑾瑜颇匿瑕 出自:唐 储光羲 《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

5、公瑾论功位已酬 出自: 唐 刘长卿 《送崔使君赴寿州》

6、问子瑜、公瑾今安否 出自:宋 韩淲 《贺新郎·万事佯休去》

7、可怜才子如公瑾 出自:宋 刘克庄 《鹧鸪天·诗变齐梁体已浇》

8、歌罢公瑾当年 出自:宋 刘辰翁 《念奴娇·两丸日月》

9、佳婿欣逢公瑾 出自:宋 无名氏 《朝中措·几年弱水望蓬莱》

10、公瑾孔明穷退者 出自:唐 周昙 《后汉门灵帝》

11、公瑾窘饥求子敬 出自:唐 周昙 《三国门鲁肃》

12、瑾瑜发奇光 出自:魏晋 陶渊明 《读《山海经》 其四》

13、仲谋公瑾不须吊 出自:宋 苏轼 《王齐万秀才寓居武昌县刘郎洑正与伍洲相对伍》

14、欲求公瑾一囷米 出自:宋 苏轼 《惠守詹君见和复次韵》

15、瑾涂以涂之 出自:宋 苏轼 《留别廉守》

拼 音 :jǐn

详细释义

〈名〉

(形声。从玉,堇( qín)声。本义:美玉)

同本义

瑾瑜美玉也。——《说文》

瑾瑜匿瑕。——《左传》

捐赤瑾于中庭。——《楚辞·愍命》

怀瑾握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瑾瑜(瑾瑶。二美玉名。泛指美玉);瑾瑕(瑾,美玉;瑕,有疵的玉。比喻美丑,优劣)

比喻美德 。

如:瑾瑜(比喻美德贤才)

参考资料

接龙大全网:/poetry/0/e791be.aspx

2.带有“瑾”字的诗句有哪些

1、《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

原文: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译文: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2、《念奴娇·周瑜宅》清代:郑燮

原文: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译文:周瑜在军帐中听着音乐就指挥了这场战争。周瑜和孙策都天资挺秀,可惜在中年君臣就惜别了。赤壁战后,吴、蜀因争夺荆州连年攻战,加之东汉政权极度动荡不稳,因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计得以成功。周瑜后,吴国终于灭亡,秦淮流水发出幽咽之声,宛如周郎叹恨不已。

3、《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唐代:储光羲

原文:

瑾瑜颇匿瑕,邦国方含垢。

眷言出深阱,永日常携手。

译文:周瑜如果宽宏大度,方可定国安邦。关心的语言小心有深阱,永远相信日常携手的人。

4、《鹧鸪天(戏题周登乐府)》宋代:刘克庄

原文:

挥彩笔,展红绡。十分峭措称妖娆。

可怜才子如公瑾,未有佳人敌小乔。

译文:挥动彩色画笔,非常峭措妖娆。可怜了才子周瑜,没有谁能与小乔相比。

5、《念奴娇(酬王城山)》宋代:刘辰翁

原文:

歌罢公瑾当年,天长地久,柳与梅都发。

译文:歌唱完周瑜的当年事迹,天长地久,柳树与梅树都发芽了。

3.关于“瑾”字的诗句 最好是写景的

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

唐储光羲

……

束湿虽欲操,钩金庶无负。伤罗念摇翮,踠足思骧首。

瑾瑜颇匿瑕,邦国方含垢。眷言出深阱,永日常携手。

经庐岳回望江州想洛川有作

唐刘允济

……

千里辉珠玑,五采含丹雘。钟鼓旋惊鷃,瑾瑜俄抵鹊。

窃价惭庸怠,叨声逾寂寞。长望限南溟,居然翳东郭。

送崔使君赴寿州

唐皇甫冉

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古诸侯。

仲华遇主年犹少,公瑾论兵位已酬。

草色青青宜建隼,蝉声处处杂鸣驺。

千里相思如可见,淮南木落早惊秋。

后汉门灵帝

唐周昙

榜悬金价鬻官荣,千万为公五百卿。

公瑾孔明穷退者,安知高卧遇雄英。

三国门鲁肃

唐周昙

轻财重义见英奇,圣主贤臣是所依。

公瑾窘饥求子敬,一言才起数船归。

念奴娇

宋苏轼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念奴娇

宋刘辰翁

歌罢公瑾当年,天长地久,柳与梅都发。

4.有关沐兮的诗句有哪些

只有一句:

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楚辞?九歌》

《楚辞》

中国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令后世因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对《楚辞》(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大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而《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等“儒家-中华文化圈”,16世纪之后,更流入欧洲。至19世纪,楚辞引起欧美各国广泛关注,各种语言的译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在国际汉学界,楚辞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5.关于“兮”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兮”的诗句如下:

1.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简兮》先秦:佚名

释义:四方舞师真英武。那英俊的男子啊,那是从西方来呀!

2.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简兮》先秦:佚名

释义:鼓声擂得震天响,盛大万舞要开场,正是红日当空照,舞蹈领队站前方。

3.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满庭芳·归去来兮》宋代:苏轼

释义:归去啊,归去,我的归宿在哪里?

4.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伯兮》先秦:佚名

释义:我的大哥真威猛,真是邦国的英雄。我的大哥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

5.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三五七言》 唐代:李白

释义: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6.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凤求凰》两汉:司马相如

释义:有位俊秀的女子啊,我见了她的容貌,就此难以忘怀。

7.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求凰》两汉:司马相如

释义:一日不见她,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

8.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凤求凰》两汉:司马相如

释义:我就像那在空中回旋高飞的凤鸟,在天下各处寻觅著凰鸟。

9.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凤求凰》两汉:司马相如

释义:可惜那美人啊不在东墙邻近。

10.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萚兮》先秦:佚名

释义:落叶落叶往下掉,秋风吹你轻轻飘。诸位欢聚小伙子,我来先唱你和调。

11.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萚兮》先秦:佚名

释义:落叶落叶往下掉,秋风吹你轻轻飘。对面欢快小伙子,我先唱啊你和调。

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的教案

  资料先知

 魏学洢生于1566年,卒于1625年,其所得之核舟为王叔远1622年(天启壬戌年)所刻,为王氏晚年所刻。

 当第一个中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1562年生,1633年卒)在他的有生之年终于用洋人的望远镜观测到日食时,这也就标志着放大镜将给中国人的微雕艺术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这样“贵值兼金价”的工具,是绝不会很快用在工匠艺人之手的。因此,微雕的真正意义上向“微小”的革命,当在放大镜普及之后。王叔远雕刻核舟时,没有使用放大工具,全仗目力。

  教学目标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

  自主学习

  一、基础字词句 A级

 1.初读课文扫清拦路虎: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罔( ) 膝( ) 褶( )髻( )倚( )戌( ) 篆( )八分有( )奇( ) 诎右臂支船( )

 (2)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确读法(用“/”划分朗读的节奏):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虞山叔远甫刻

 2.再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疑问写在下面)

 3.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二、问题探究:B级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本文重点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以这个作为重点?

 3.本文篇幅较长,怎样才能较快地背诵出来?

 4.本文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

 5.同学们朗读文章第一段和第六段,概括段意。

 6.开头结尾的两节文字可以看出,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要说明核舟的什么特征?

 7.怎样表现奇巧、灵怪?

 8.来看看雕刻家在这小小的核舟上雕刻了哪些物,分别有什么特征。

 9.雕刻者在核舟上刻了多少人?他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对这些人物的介绍。抓住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说说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的'什么样的心态?

  片段品味C级

  一、阅读第(2)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

 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二、阅读第(3)段,回答问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峨冠guān B.手卷juàn C.不属shǔ D.矫jiāo首昂视

 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绝类弥勒(绝):很 B. 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

 C.如有所语(如):比如 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

 3.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诎右臂支船(诎) 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6.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_____________,本文段的结构方式是 ;从表达方式看,侧重 ;以____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找出通假字,并分别写出本字。

 ⑴诎右臂支船 ( )通( )

 ⑵左手倚一衡木 ( )通( )

 ⑶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通( )

 2翻译下面句子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译文:

 ⒊选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4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5核舟雕刻的“苏、黄共阅一手卷”这一画面,表现出了画中人物怎样的神情?

 6从什么地方看出船是顺流而下的?

  小结

 1.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 ( )

 左手椅一衡木 (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约八分有奇 ( )

 为字共三十有四 ( )

 虞山叔远甫刻 ( )

 2.一词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

 中轩敞者为舱 —— 。

 可:高可二黍许—— 。 珠可历历数也——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其人视端容寂——

 3. 其他

 篛篷覆之中的“篛”,与“箬”读音相同、意义相同,本文中用“篛”。

 4.词类活用:

 卧右膝卧: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

 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

  作业

 1、背诵2、3、4段

 2、课后题三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A级

  二、基础知识巩固A级

 1、语音

 洢(yī) 皿(mǐn)贻(yí) 罔(wǎng)黍(shǔ)

 髯(rán) 椎(chuí)髻(jì)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2、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

 左手倚一衡木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词类活用

 卧右膝 卧: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

 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

 4、一词多义

 5、重点词语解释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 能以径寸之木径寸:

 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

 罔不因势象形 罔:无,没有因: 象:

 尝贻余核舟一贻:

 盖大苏泛赤壁云泛: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 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 兴: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髯: 其两膝相比者 比:

 佛印绝类弥勒 绝: 类:

 舟尾横卧一楫楫: 其人视端容寂 端:

 其船背稍夷背: 夷:

 虞山叔远甫刻 甫:

 钩画了了了了: 其色墨墨:

 其色丹丹: 为人五;为窗八 为: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 盈: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狭:

 6、特殊句式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判断句

 7、朗读节奏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虞山//叔远甫/刻

 明确:本文是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按照核舟各部分的位置和人、物的主次,依次加以描述的。文章以概述起头,用归纳作结,中间主体部分的描述,按船仓、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加以描述。

 明确:重点在第二段的第二层(第3节),这一层中,又以苏东坡为中心,因为这是核舟雕刻的主题所在,这说明,写文章一定要紧扣题目,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明确: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的效果更好。就本文来说,应当先抓整体,即首尾两段为总说,中间四段为分说。至于每一节,也有背诵的规律可循,掌握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背诵出来。这一点,放到讲每一节时再来提示。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刻工。

 第一段:总介王叔远极工微雕(引王说明对象——核舟)

 第六段:综说核舟“容量”,极称其技。

 [雕刻技艺的奇巧、灵怪]

 对比:核舟之小——容量之大(雕刻人、物之多)、刀法精细;气韵生动。

 窗八:刻有对联,可以开启。(精细灵巧)箬蓬。

 楫,炉、壶、手卷、念珠(历历可数)。三十四个字(勾画了了,细若蚊足)。

 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若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要表现他们豁达、放旷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

  参考答案:

 一、1.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 2.A、C 3.从中间到旁边。 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二、1.D 2.B 3.A 4.B 5.D 6.船头(或舟首) 总分 描写 空间顺序

 三、1、 2.(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4.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官们,足以见构思的巧妙。 5、和谐、专注 6、大苏泛赤壁,说明是在泛游赤壁 (220.171.122.175)"

 诎右臂支船 (诎——“屈”,弯曲。)

 左手椅一衡木 (衡——“横”,横着)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拣”挑选)

 约八分有奇 (有——“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虞山叔远甫刻 (通“父”,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3一词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奇异、罕见、(手艺)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零数,馀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雕刻成。

 中轩敞者为舱 —— 是。 可: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

 4 . 其他

 篛篷覆之中的“篛”,与“箬”读音相同、意义相同,本文中用“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