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挑选一套茶具?

2.那种杯子喝茶最好呀?

3.王懿麟的王懿麟生平

4.我国有哪些著名的茶具?

怎样挑选一套茶具?

鎏金紫砂壶会褪色吗_宜兴紫砂鎏金价格

如何挑选茶具?购买陶瓷茶具要注意茶具的环保与质量,好的陶瓷茶具对人休健康有溢,劣质陶瓷茶具对人休健康有害。釉上彩陶瓷,这些陶瓷比传统的漂亮不少,用于装饰没有什么问题,但用于茶具问题就严重了,因为釉上彩中含有一定危害作用的铅等金属元素,长期使用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x0d\步骤/方法\x0d\挑选陶瓷茶具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商家,国家规定,将陶瓷茶具置于4%的醋酸中浸泡,铅的溶出量不得大于7毫克/升,镉的溶出量不得大于0.5毫克/升。\x0d\购买时注意看茶具的成色,用手触摸茶具表面,看内壁是否光洁,不要选择脱釉、釉破损、裂纹的茶具,这类茶具使用过程中很可能会溢出金属元素。\x0d\在选购陶瓷茶具的时,尽量不要选择釉上彩、电镀的陶瓷茶具,如真的非常喜欢,也一定要选择茶具内壁不要有彩绘。\x0d\选择高温茶具,高温茶具一般是指1300度左右的陶瓷,其釉水明亮,瓷体相比较通透,且敲打时发出的声音清脆。\x0d\在使用茶具前用沸水煮上5分钟,或用食醋浸泡2-4分钟,以溶出茶具中含有的毒物质。\x0d\

那种杯子喝茶最好呀?

1、陶土茶具

陶土茶具是指宜兴制作的紫砂陶茶具。宜兴的陶土,黏力强而抗烧。用紫砂茶具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

宜兴紫砂壶始于北宋,兴盛于明、清。它的造型古朴,色泽典雅,光洁无暇,精美之作贵如鼎彝,有“土与黄金争价”之说。明代紫砂壶大师时大彬制作的小壶,典雅精巧,作为点缀于案几的艺术品,更增添品茗的雅趣。他制作的调砂提梁大壶呈紫黑色,杂硇砂土,泛出星星白点,婉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壶身上小下大,重心稳定,是一种古朴雄浑的精品。紫砂壶是陶瓷家族中的骄子,它表里不施釉。据传苏东坡设计的一件树提壶,取以自然的古青树枝作为壶的把手,配以赭色瓜形壶身,刻上古朴的瓦当和精妙的书法,清雅古朴,色彩对比也相得益彰,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有实用价值的珍品。

紫砂壶的造型有;仿古,光素货(无花无字),花货(拟松、竹、梅的自然形象),筋囊(几何图案)。艺人们以刀作笔,所创作的书、画和印融为一体,构成一种古朴清雅的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紫砂壶艺术家有了用武之地。今天,不论是紫砂壶的造型还是质感,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被国际友人赞誉为“世间茶具称为首”。大师顾景洲的“提璧壶”和“汉云壶”被列为国际交往的礼品。此外,我国还专门为日本消费者设计了一种艺术茶具--横把壶,按照日本人的爱好在壶面上雕刻以佛经为内容的精美书法,成为日本消费者的品茗佳具。目前紫砂茶具品种已由原来的四五十种增加到六百多种。例如,紫砂双层保温杯,就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新产品。由于紫砂泥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渗透性好,所以用它烧成的茶具泡茶,色香味皆蕴,夏天不易变馊,冬季放在炉上煮茶不易炸裂。

茶具式样繁多,如何评价一套茶具的优劣?从总体上说首先应考虑它的实用价值,其次才是它的欣赏价值,即外观的形态美。以壶为例,具体要求应注意把握以下各点:容积和重量比例恰当,壶把提用方便,壶盖周围合缝,壶嘴出水流畅,造型、色地和图案脱俗和谐,实用和艺术美得到融洽的结合,才算是完美的茶具。而宜兴的紫砂茶具就具备了这些特点。

2、瓷器茶具

我国的瓷器茶具产生于陶器之后,按产品又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几个类别。

(1)白瓷茶具

白瓷茶具以色白如玉而得名。其产地甚多,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四川大邑、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等。其中以江西景德镇的产品最为著名。白瓷,早在唐代就有“玉器”之称。北宋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点彩装饰。到元代发展了青花瓷茶具,幽靓典雅,不仅受到国内人们的珍爱,而且还远销海外。今天市面上流行的景德镇白瓷青花茶具,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开发创制出许多新品种,无论是茶壶还是茶杯、茶盘,从造型到图饰,都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现代东方气派。景瓷是当今最为普及的茶具之一。

(2)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主要产于浙江、四川等地。浙江龙泉青瓷,以造型古朴挺健,釉色翠青如玉著称于世,是瓷器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被人们誉为“瓷器之花”。龙泉青瓷产于浙江西南部龙泉县境内,是我国历史上瓷器重要产地之一。南宋时,龙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窑业中心。其优良产品不但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是当时皇朝对外贸易交换的主要物品。特别是艺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的“哥窑”、“弟窑”产品,无论釉色或造型,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因此,哥窑被列为“五大名窑”之一,弟窑被誉为“名窑之巨擘”。

哥窑瓷,以“胎薄质坚,釉层饱满,色泽静穆”著称,有粉青、翠青、灰青、蟹壳青等,其中以粉青最为名贵。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纹片大小相间的称“文武片”,有细眼似的叫“鱼子纹”,类似冰裂状的称“北极碎”,还有“蟹爪纹”、“鳝血纹”、“牛毛纹”等。这些别具风格的纹样图饰,是釉原料的收缩系数不同而产生的,给人以“碎纹”之美感。

弟窑瓷,以“造型优美,胎骨厚实,釉色青翠,光润纯洁”著称,有梅子青、粉青、豆青、蟹壳青等,其中以粉青、梅子青为最佳。滋润的粉青酷似美玉,晶莹的梅子青宛如翡翠。其釉色之美,至今世上无类。

(3)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产于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在宋代斗茶之风盛行,斗茶者们根据经验,认为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据北宋蔡襄《茶录》记载:“茶色白(茶汤色),宜黑盏,建安(今福建)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四川的广元窑烧制的黑瓷茶盏,其造型、瓷质、釉色和兔毫纹与建瓷也不相上下。浙江余姚、德清一带也生产过漆黑光亮、美观实用的黑釉瓷茶具,其中最流行的是一种鸡头壶,即茶壶的嘴呈鸡头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至今还珍藏着一件“天鸡壶”,视作珍宝。在古代,由于黑瓷兔毫茶盏古朴雅致,风格独特,而且磁质厚重,保温性较好,因此常为斗茶行家所珍爱。

3、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较著名的有北京雕漆茶具,福州脱胎茶具,江西波阳、宜春等地生产的脱胎漆器等,均别具艺术魅力。其中尤以福州漆器茶具为最佳,形状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多个品种,特别是在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后,更加绚丽夺目,逗人喜爱。

4、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素以它的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态各异,品茶饮酒兼用而受人青睐。玻璃茶杯(或玻璃茶壶)泡茶,尤其是冲泡各类名优茶,茶汤的色泽鲜艳,叶芽朵朵在冲泡过程中上下浮动,叶片逐渐舒展亭亭玉立等,一目了然,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别有风趣。玻璃茶具价廉物美,最受消费者的欢迎。其缺点是玻璃易碎,比陶瓷烫手。不过也有一种经特殊加工称为钢化玻璃的制品,其牢固度较好,通常在火车上和餐饮业中使用。

5、金属茶具

金属茶具是用金、银、铜、锡制作的茶具,古已有之。尤其是用锡做的贮茶的茶器,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锡罐贮茶器多制成小口长颈,盖为圆筒状,比较密封,因此防潮、防氧化、避光、防异味性能都好。至于金属作为饮茶用具,一般评价都不高。在唐代宫廷中曾用。1987年5月,我国陕西省扶风县佛教寺院法门寺的地宫中,发掘出大批唐代宫廷文物,其中有一套晚唐僖宗皇帝李儇少年时使用的银质鎏金烹茶用具,计11种12件。这是迄今见到的最高级的古茶具实物,堪称国宝,它反映了唐代皇室饮茶器具十分豪华。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金属茶具基本上已销声匿迹。

6、竹木茶具

在历史上,广大农村,包括茶区,很多人使用竹或木碗泡茶,它价廉物美,经济实惠,但现代已很少用了。在我国的南方,如海南等地有用椰壳制作的壶、碗用来泡茶的,经济而实用,又是艺术欣赏品。用木罐、竹罐装茶,则仍然随处可见,特别是福建省武夷山等地的乌龙茶木盒,在盒上绘以山水图案,制作精良,别具一格。作为艺术品的黄阳木罐、二黄竹片茶罐,也是一种赠送亲友的珍品,并具实用价值。

7、搪瓷茶具

由于搪瓷茶具经久耐用,携带方便,实用性强,在50年代~60年代我国各地较为流行,以后又为其他茶具所替代。

另外,用玉石、水晶、玛瑙为材料制作的茶具,历史上曾有过,因器材制作困难,价格昂贵,少实用价值,主要是作为摆设,以显示主人的富有,因此并不多见。

茶具材料多种多样,造型千姿百态,纹饰百花齐放。究竟如何选用,这要根据各地的饮茶风俗习惯和饮茶者对茶具的审美情趣,以及品饮的茶类和环境而定。如东北、华北一带,多数都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碗饮用。江苏、浙江一带除用紫砂壶外,一般习惯用有盖瓷杯,直接泡饮。在城市也有用玻璃杯直接泡茶的。四川一带则喜用瓷制的“盖碗杯”饮茶,即口大底小的有盖小花碗,下有一小茶托。茶与茶具的关系甚为密切,好茶必须用好茶具泡饮,才能相得益彰。茶具的优劣,对茶汤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一般来说,现在通行的各类茶具中以瓷器茶具、陶器茶具最好,玻璃茶具次之,搪瓷茶具再次之。因为瓷器传热不快,保温适中,与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观,装饰精巧,具有艺术欣赏价值。陶器茶具,造型雅致,色泽古朴,特别是宜兴紫砂为陶中珍品,用来沏茶,香味醇和,汤色澄清,保温性好,即使夏天茶汤也不易变质。

乌龙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冲泡时,茶叶投放前,先以开水淋器预温;茶叶投放后随即以沸水冲泡,并以沸水淋洗多次,以发茶香。因此冲泡乌龙茶使用陶器茶具最为适合。但陶器茶具的不透明性,沏茶以后难以欣赏壶中芽叶美姿是其缺陷,这对泡饮名茶就不适宜了。

如果用玻璃茶具冲泡,如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名茶,就能充分发挥玻璃器皿透明的优越性,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至于其他茶具,如搪瓷茶具,虽在欣赏价值方面有所不足,但也经久耐用,携带方便,适宜于工厂车间、工地及旅行时使用。而塑料茶具,因质地关系,对茶味亦有影响,除特殊情况临时使用外,平时不适宜,尤其忌用塑料保温杯冲泡高级绿茶,因此种杯长期保温,使茶汤泛红,香气低闷,出现熟汤味,必然大煞风景。

王懿麟的王懿麟生平

王懿麟 博士

1986年8月20日生于上海市,是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师,也是上海颇具知名度的书画家、古玩鉴赏家和诗人。

1岁半开始涂鸦;

3岁师从知名画家黄正伦教授学习国画;

6岁考入《小主人》报任美术编辑、记者;

9岁随“《小主人》报小记者访日代表团”出访日本进行访和文化交流,成为年龄最小的新闻记者出访海外;

10岁在上海美术馆成功举办个人画展,打破了上海美术馆建馆46周年成人个人画展一统天下的局面,新闻媒体竟相报道。

11岁应邀参加“中国茶文化国际书画博览会”,作品《吉祥如意》获优秀奖;出版《王懿麟画册1》;被授予“上海市优秀少先队员”、“上海市雏鹰少年”、“长宁区好少年标兵”称号;破格就读上海师范大学,成为少年大学生。

12岁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王懿麟国画精品专场拍卖”获得圆满成功,成为年龄最小的画家,作品进入拍卖行专场拍卖,拍卖所得捐给母校;招收入室弟子,分成人、儿童班,自编教材,自创国画技法;向上海市红十字会捐画,拍卖所得全部赈灾。

13岁获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系、书法系两张大专学历,被授予“优秀学员”称号;出版《王懿麟画册2》;自创“冲笔法”、“散笔法”、“旋笔法”、“芝麻点”,发展了中国画的笔意技法;开创似古而不拟古的“古装山水”,是对传统中国画的捍卫和发展;应邀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首届名人名作艺术展”,成为年龄最小的“大家”,作品获优胜奖。

14岁应邀参加“第二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作品获铜奖;应邀参加“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慈善拍卖会”;就读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西艺术比较与研究专业。

15岁创作“宜兴十景图”,被江苏省宜兴市档案馆作永久性收藏;书写隶书“草桥”,被铭刻在宜兴善卷洞梁山伯与祝英台结拜地草桥上(此桥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出版《王懿麟画册3》;应邀赴黄山、山东等旅游景点作画、题词,作品被收藏;自创“动物诗句系列”,是对中国画传统定义上的理念突破;应邀参加“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作品获“传统艺术金奖”。

16岁完成本科与研究生学业;任职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师,学校设立“王懿麟工作室”;自编出版《文物知识与鉴赏》,填补了高职教育相关专业的教材空白;随中国文联出访澳门、泰国,庆祝澳门回归3周年、中泰建交27周年书画展览与交流,得到澳督何厚铧、泰国总理及其皇室成员的接见情款待;参与创作“锦绣澳门”百米长卷,被澳门特区收藏;应邀参加“第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获铜奖。

17岁出版《王懿麟图文集》,全文用、诗歌、散文、剧本、评论以及书画印等形式,全面地反映了作者对艺术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

18岁完成DBA工商管理博士学业;旁听上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成为“第五届上海市文化新人”候选人;在东方大讲坛、中外企业家协会开设文物鉴赏普及讲座。

19岁成为上海市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并出席上海市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

20岁出版《麟凤殿画谱》;应邀为老挝大使馆创作八尺巨幅国画山水作品《江行万里图》,作品被收藏。

21岁出版《小菜鸟入股记》;

22岁担任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副,出版《爱的国度十四行诗》。

…………

王懿麟先后举办四次个人画展、两次与弟子们的书画展,出版三本个人画册,得到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国内外新闻报道、专题报道百余次……

面对取得的成绩和荣誉,王懿麟看得很淡,认为:“人生是一个圆,有无数个小点组成,它可以是起点,也可以是终点,关键是你别看得太重,成为包袱。”“人生必须有坐标,而且每个时期的坐标各不相同,不断调高自己的坐标,保持轻轻跳起就能拿到的态势。”

王懿麟还认为:“不要习惯于固有的模式和思维方式,它可能会禁锢你的创造力,使你成为它的羔羊。”“人生最大的乐趣莫过于探索,给自己创造一片崭新的、施展拳脚的天地,由自己来规划蓝天、白云、小桥、流水,那将是多么光明与灿烂。” 《王懿麟画册1》(19年) 简介略《王懿麟画册2》(1999年) 简介略《王懿麟画册3》(2001年) 内容提要:

《王懿麟画册3》是作者应宜兴市旅游局邀请为宜兴旅游“新十景”绘制的中国画作品。作者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手段,结合旅游景点的写实,将宜兴“新十景”绘制得相当的有水准,被宜兴市档案馆作永久性收藏。同时,书中又遴选了作者(13-14岁)创作的山水、人物、花卉、书法等作品,具有颇高的艺术魅力。

目录内容:

善卷洞

张公洞

竹海公园

龙池山

灵谷洞

玉女潭

慕蠡洞

宜兴陶瓷博物馆

太湖兰山

周王庙

草桥

荆溪十景图

扫地扫地扫心地,不扫心地空扫地

寻找生活之真理,以求大智大彻大悟

荷花透水香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静语

幽谷春色

自行止无愧天地,己褒贬自有春秋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行路难

累累硕果,香浓四溢

鱼乐图

凌波玉佩,幽雅凝香

漫漫云山,硕硕苍松,落零人家,旷然神往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山鸣谷应,风起水动

清清水镇

山深云满屋

云山雾海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玉溪二岸桃花雨,青山一路上云天

一年好景,橙黄橘绿

《王懿麟图文集》(2003年) [1] 内容提要:

《王懿麟图文集》是王懿麟用国画、油画、水粉画、素描、书法、诗歌、、剧本、随笔、评论等创作手段,向读者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现一个17岁花季女孩的心智与独到的艺术审美情趣,以及在她的艺术世界里所包容的无限内涵和外延。

不要小觑一个花季女孩给予我们的震撼,我们应这种震撼而感到欣慰,因为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有为的一代新人!

目录内容:

■文学卷

●篇

失落的教堂

第七个子儿

澳门观感

●散文篇

书与我

安魂曲

●诗歌篇

小小的人生

心的咏叹调

青瓷

致友人

五月的忠告

昔日的洗礼

修主之道者

创世记颂歌

当你来临之际

印象

死亡奏鸣曲

●箴言篇

默言录(选)

蜣螂派党人

●戏剧篇

荒诞的唇

●理论篇

《企业文化与艺术》之创刊词

我们究竟为何“哈”?!

因为懒,所以也自在!

我们拾到了遗失的梦

“赤字预支”如是说

文化弥留的城市青年

剖析人面鱼纹彩陶盆

清代青花釉里红鱼盆试析

瑞兽鸾鸟葡萄纹铜镜赏析

苏轼“梅花诗帖”中的构成联想

逝去的日子

论现代企业之并购与反并购战略

美的法则

传统?!

■美术卷

●国画·山水篇

步出夏门行

朱家尖沙雕节

玉溪两岸桃花雨

张公洞

太湖兰山

出航

归舟

青山不老

漫漫云山

●国画·人物篇

古从军行

蓝色狂想曲

君不见

丽人赏樱图

●国画·花鸟篇

荷花透水香

竹海公园

美的价值

孤傲的心

爱的颂歌

消融的青春

鸠鸣夜莺声

短暂的人生

静谧

G弦上的咏叹调

幽谷春色

●书法篇

隶书·草桥

行草·

行草·佛谕普世

行草·玄静有悟

行草·育英才

行草·引领新潮

行草·玉诚至善

隶书·烟雨轩

隶书·绝世仙境

隶书·信誉无价

行草·千步沙

甲骨文·新岁新春新气象

篆书·坚持改革开放

●印章篇

扇面朱白印

素描篇

咖啡套具

●水粉篇

罐子与果实Ⅰ

罐子与果实Ⅱ

●油画篇

永恒的沉睡

深沉的背影

踌躇的起舞

红色的寂静

沉坠的光

梦魇

●指画篇

雄鹰

一脉相承

陶塑篇

鼠砚

浮士紫砂壶

内容概要:

《步出夏门行》

东临褐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80xcm(17岁)

《朱家尖沙雕节》

沧海渺空四远,风流云散,青苍微茫,春寒浅。凝脂素手弄裳,凤箫朱弦,笑语盈盈,斜阳处。咨嗟酒醒千杯少,醉黄昏,复旧痕。138x68cm(16岁)

2002年,作者应邀到朱家尖旅游景点风,被眼前一尊尊沙雕作品所震撼——原来用沙制成的雕塑品也是那么的妙不可言。感慨之余作者有了诗意:“沧海渺空四远,风流云散……”也有了书画创作的冲动,即表现沙雕品在斑驳的光感下的生气,它与一望无垠的海滩冲浪构成你中由作者、动静交替的大场 景。

《玉溪两岸桃花雨,青山一路上云天》138x68cm(13岁)

北方人的豪爽为北方画家营造出独有的创作风格,对于出生南方的作者, 在追求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同时,也渴望融入北派画风的大气,从而形成气势磅礴、蓬勃向上的山水景观。

《张公洞》

张公福地,殿宇巍峨,红墙黛瓦,绿荫掩映,素有道家胜地之誉。51x91cm(15岁)

宜兴张公洞让作者心仪不是溶洞和道教的闻名,而是洞外殿宇巍峨、红墙黛瓦。作者决定用仿古宣来表现张公洞历史年代的久远,将自己的写生稿和创作理念通过山水画的传统技法来层层渲染张公洞的建筑、植被,并经水与色的处理,尤其是装裱后鎏金的处理,让张公洞熠熠生辉。

《太湖兰山》

登上太湖疗养院的观景台,观日落晚霞,湖风和馨轻拂,远方渔舟帆帆点点。68x138cm(15岁)

尽管手中反映宜兴太湖兰山的资料都不是晚景,但猎奇与挑战令作者有无数个冲动。借助艺术家的第三只眼,作者先用传统的手法画出标志性的建筑物,再用泼墨技法给晚景添出几许朦胧:远处无边的太湖、点点的渔舟,给人以天高水远之纵深感。在落款上,作者一改隶书的凝重,而是用草书,造成作品有张有弛的艺术效果。

《出航》 45x68cm(15岁)

《归舟》 45x68cm(15岁)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35x100cm(14岁)

作者在教入室弟子国画时,有幸得到印刷集团董事长俞志惠伯伯赠予的《历代名家大观》套书,震撼之余又多了份感动——原来我们中国画有着如此辉煌的过去。作者想纯粹的模仿只能是前人作品的克隆,若是借鉴、发挥、再创造,那才是难能可贵的。“青山不老,绿水长存”这类“似古而不拟古”的作品,是作者这一时期、这一指导思想下的产物。

《漫漫云山,硕硕苍松。落零人家,旷然神往》45x68cm(14岁)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68x138cm(12岁)

《蓝色狂想曲》 50x90cm(15岁)

《君不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68x45cm(15岁)

《丽人赏樱图·局部》 1100x68cm(15岁)

以樱花为背景,描绘66个日本丽人赏花时不同神态、不同衣饰,来升泰民安之主题,同时,从佳丽的装饰中不难发现我国盛唐文化对日本的渗透与影响。

《荷花透水香》 45x68cm(14岁)

古往今来的画家都崇尚于画“荷”,它既符合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也带有某中寓意,其中不乏有张大千泼墨写意荷和陈之佛隽秀工笔荷为美。然而,同一题材的一旦画“滥”了,难免会由雅变俗。于是,作者便渴望一种清新的、不带污浊的“荷”脱颖而出,通过心去细细体味摇曳而至的——“荷花透水香”。

《竹海公园》

竹海莽莽,翠绿叠叠。春风徐徐,嫩篁列列。68x138cm(15岁)

宜兴是我国产竹区域,竹海莽莽,无边无垠。创作时我力求画竹一气呵成,即粗竹挺拔有张力,并辅以些许细竹,用自创的“芝麻点”技法来堆砌,造成一种油画般的视觉效果。为补空也为制造生动,我在压弯的枝叶上添了一对休憩着、窃窃私语的情侣鸟——好温馨。整幅画,讲究动与静、疏与密、写意与工笔,以及色彩的对比。

《美的价值》

美的价值在于享有恢弘的自由。34x68cm(15岁)

“现代诗句动物系列”是以生动、逼真、甚至带有几分温馨、调皮的笔触,刻划动物世界中纯洁、原始、美好的爱的主题,再配上散文诗般的题款,使作品注入了灵性。这幅画是以褐色为主基调,寓意秋收之喜悦。几只肥溜滚圆、神情庸懒的硕鼠,宁静、惬意之情尽显——“美的价值在于享有恢弘的自由”。看来,粮食曾可贵,自由价更高,只有无拘无束地享用丰收果实,才是最幸福无比的。

《孤傲的心》

孤傲的心并不寂寞,它们是被爱的。34x68cm(15岁)

这幅画表现出对于稚子情怀的珍视。以深幽的胭脂红为主色调,既显示初日的蓬勃,又有着对于童年的深邃回忆。画面中的两只幼虎亲昵地依偎着,好似整个宙宇除了它们别无它物,清澈的眼神透露出被陌生者入侵般的警戒,嬉闹在不自觉中被寂寥替代,不再仿若是快乐的别名……每一个日子的悄然逝去,都昭然揭示童年的时光已离作者们远去,但优美的子孙定会将这一时岁承继,——“孤傲的心并不寂寞,它们是被爱的。”

《爱的颂歌》

消融的青春啊,请留下!——即便是一片鹅**的羽毛!34x68cm(15岁)

青春短暂,人生易老,灵动的生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她告诫人们——辛勤劳作,发奋图强,才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

《鸠鸣夜莺声》

鸠鸣夜莺声,枝和皆醉人。欲觅声源处,偶遇蜜人。34x68cm(15岁)

这幅画以闲适淡雅的幽青色为主调,淡淡的晕散仿若鹅卵石般的随意闲置,又似点点阳光平添暖意。几只毛绒滚圆的鸠雀在一枝风姿摇曳的一串红下嬉戏玩耍:有的在叶荫间欢快跳跃,有的在光点处挺起颈项晒阳,还有的飞上青枝,与底下的玩伴相互甩扯着花瓣……这就是生命所赋予的宁静的、逸趣的生机。

《短暂的人生》

短暂的人生感受温馨的每一天。34x68cm(15岁)

《静谧》

静谧用它的财富向主夸耀,主微笑。34x68cm(15岁)

这幅画本身就是体现一种心灵的静谧,通过颜色来反映内心的情感。暗青色既是深沉又显透出生命。画面中的雏鸟相互依偎着在吟唱生命。

的礼赞,芭蕉在晨雾中显现对自然的崇敬,隐约的白光似雪又透着温暖的纯净……作品没有那种被遗弃的孤独,有的只是平静的安逸。“静谧用它的财富向主夸耀,主微笑。”它道出了生命所应珍藏的平和——静谧的财富便是静谧本身,一旦夸耀了自身的财富,那么它便丧失了这一切,是以,主微笑。

《G弦上的咏叹调》 34x68cm(15岁)

这幅画主题是讲述一个生命所历经的生存艰辛。作者用温馨的暖色调来淡化现实的残酷,微亮的萤火构筑出生命的灵动。画面中的雏鸟与蜘蛛处于微妙的对峙关系,这种距离的张力流露出无限的“也许”——也许雏鸟吞噬了蜘蛛,也许雏鸟只是单纯地在吟唱些什么,也许雏鸟被蜘蛛蛰了,也许是两败俱伤,又也许是蜘蛛爬下来又缩了上去,什么都没有发生……一个生命的长成需要经历多少个艰难困险才得以存活,因为危机是不可预知的,而生存是唯一不变的本质,这既是考验,又是一种优生劣汰的自然法则。

《幽谷春色》 68x34cm(14岁)

《隶书·草桥》

《阳羡游记》记载:晋永和年间,上虞富家祝姓名英台,字九娘,才貌双绝……易男装,改称九官远出求学。至草桥,与会稽生梁山伯相遇,因情趣相投而结拜兄弟。一千多年来,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草桥结拜的故事,一直成为宜兴人津津乐道的内容。2001年1月8日,王懿麟应邀重宜兴游善卷洞,用浓重、厚实的隶书题写了“草桥”二字,刻在桥上。

《行草·》为昆剧一栏目题写行草“”68x34cm(16岁)

《行草·佛谕普世》为苏州铜观音寺题写行草“佛谕普世”(17岁)

《行草·玄静有悟》为无锡祥符禅寺(灵山大佛)题写行草“玄静有悟”138x68cm(16岁)

《行草·引领新潮》为上海菱方圆家具集团题写行草“引领新潮”138x68cm(15岁)

《行草·玉诚至》为上海菲琳日用工业有限公司题写行草“玉诚至善”90x34cm(16岁)

《行草·育英才》为上海市江苏路第五小学题写行草“育英才”138x68cm(15岁)

《隶书·绝世仙境》为黄山旅游景点题写隶书“绝世仙境”68x138cm(15岁)

《隶书·信誉无价》为常熟东张信誉红木家具有限公司题写隶书“信誉无价”90x34cm(14岁)

为烟雨轩茶艺馆题写隶书“烟雨轩”68x138cm(15岁)

《行草·千步沙》为普陀山旅游景点题写行草“千步沙”68x138cm(16岁)

作者11-13岁时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接触行草隶篆楷以及各家各派的书法风格。作者在学五分,丢三分,加上三分的自我发挥,便形成了书法体式。

《甲骨文·新岁新春新气象,好风好雨好年成。》45x68cm(15岁)

《篆书·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是硬道理。》45x90cm(15岁)

《扇面朱白印》(13岁)

《咖啡套具》(15岁)

学国画者通常注重写意、关注作品的传神而忽略写实基本功的训练,作者所执教的弟子中也不乏其人,为此作者增加了素描教学,——“

咖啡套具”是作者随堂教学中完成的作品。

《罐子与果实Ⅰ》(15岁)

“大四”相对课时少,作者中文系同学有兼职做秘书的,也有做家教的,而作者想利用在“上师大”的最后时间,带着一份热爱绘画的情结到美术系“大二”班级,又承蒙陈海燕老师的支持,让作者在课堂上完成写生作——“罐子与果实Ⅰ-Ⅱ”。

《罐子与果实Ⅱ》(16岁)

《雄鹰》(12岁)

其实,用手指绘画并不神秘,只要有扎实的国画造型功底,加上娴熟的手指上色技能,便能以“指”代笔,出神入化般地表现你想要的图案。——“雄鹰”着重表现展翅、利爪、眼神,使其威武、霸气之态跃然纸上。

《浮士紫砂壶》(15岁)

在宜兴制壶泰斗蒋蓉的监制下,蒋艺华制壶,王懿麟铭刻浮士绘头像。

《鼠砚》(15岁)

在宜兴制壶泰斗蒋蓉的指导下合作制砚。 《小菜鸟入股记》(2007年) 《爱的国度十四行诗》(2008年) [3] 内容提要:

由画家嬗变为“爱的诗人”——沪上知名青年书画家王懿麟再次出版了她的新著,一本名为《爱的国度十四行诗》的诗集,诗集引起了人们对于“爱”这一具有浪漫色彩和现实主义情感的反思。作者以一位爱的国度引渡人的身份,为人们呈现出一条通往爱的国度的小径,将所见所闻的一切,以一种孤独内省而又敏感纤细的方式,对广阔无边的幻想世界进行一次独自的探索,它就像一条横贯艺术品的画廊,有着丰富的内涵。

王懿麟的诗歌致力于营造一种诗歌整体的平衡感和韵律感,在具有古典主义优雅风格的同时,也追求一种形式上的完美。在她看来:“这里的每一首诗都兀自有着作为自身存在的内在意味,每一种情感都没有固定的形式,但它们就像河水那样自然流淌在你心底——既不是对日常生活某种精神缺憾的诗意补偿,也不是作为某种荣耀而被置于高处——仅仅是使人得到满足的平静。”

王懿麟生于1986年,16岁就担任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文物鉴赏课程的教师,也是上海知名的青年书画家。她的创作才华最早在绘画作品上初露锋芒,以后又致力文物珠宝收藏、文学写作以及关于经济和国际关系方面的评论。如果说有的人善于钻研某一项领域的话,那么王懿麟则在于尽可能对广阔领域的外在世界的探索,在内心的思考下获得一种完全而协调的统一。

优雅精致的诗行语言,温柔深邃的诗歌气息,王懿麟正是通过她诗作的字里行间,表现出这种引起读者共鸣的特殊魅力。“幸福和痛苦、欢笑和眼泪,以一种多边不定的内在形式融汇成了作为完整整体的那种圆满的诗的意蕴。”她把自己的整个心灵、情感和冥思在这每一首诗行中展露无疑。

我国有哪些著名的茶具?

瓷器茶具

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 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⑴青瓷茶具

以浙江生产的质量最好。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宋代,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16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法国,轰动整个法兰西,人们用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与之相比,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视为稀世珍品。当代,浙江龙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发展,不断有新产品问世。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

⑵ 白瓷茶具

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时,河北邢窑生产的白瓷器具已“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朝白居易还作诗盛赞四川大邑生产的白瓷茶碗。元代,江西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这种白釉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又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所以,使用最为普遍。

⑶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清,这是因为自宋代开始,饮茶方法

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为点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盏无水痕”为上。时任三司使给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录》中就说得很明白:

“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而黑瓷茶具,

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的“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都大量生产黑瓷茶具,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地。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生产的“建盏”最为人称道。蔡襄《茶录》中这样说:

“建安所造者……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盏配方独特,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呈现兔毫条纹、鹧鸪斑点、日曜斑点,一旦茶汤入盏,

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辉,增加了斗茶的情趣。明代开始,由于“烹点”之法与宋代不同,黑瓷建盏“似不宜用”,仅作为“以备一种”而已。

⑷ 彩瓷茶具

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尔后在窑内经1300℃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

然而, 对“青花”色泽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不同。古人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称为“青”,故“青花”的含义比今人要广。它的特点是:

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

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特别是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由于青花瓷茶具绘画工艺水平高,特别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在瓷器上,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元代绘画的一大成就。元代以后除景德镇生产青花茶具外,云南的玉溪、建水,浙江的江山等地也有少量青花瓷茶具生产,但无论是釉色、胎质,还是纹饰、画技,都不能与同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相比。明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诸如茶壶、茶盅、茶盏,花色品种越来越多,质量愈来愈精,无论是器形、造型、纹饰等都冠绝全国,成为其它生产青花茶具窑场模仿的对象,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发展史上,又进入了一个历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响后代。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称“清代之最”。

综观明、清时期,由于制瓷技术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对外出口扩大,以及饮茶方法改变,都促使青花茶具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当时除景德镇生产青花茶具外,较有影响的还有江西的吉安、乐平,广东的潮州、揭阳、博罗,云南的玉溪,四川的会理,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此外,全国还有许多地方生产“土青花”茶具,在一定区域内,供民间饮茶使用。

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是一种新质陶器。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北宋梅尧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中说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说的是紫砂茶具在北宋刚开始兴起的情景。至于紫砂茶具由何人所创,已无从考证。。但从确切有文字记载而言,紫砂茶具则创造于明代正德年间。

今天紫砂茶具是用江苏宜兴南部及其毗邻的浙江长兴北部埋藏的一种特殊陶土,即紫金泥烧制而成的。这种陶土,含铁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烧制温度以摄氏1150度左右为宜。紫砂茶具的色泽,可利用紫泥泽和质地的差别,经过“澄”、“洗”,使之出现不同的色彩,如可使天青泥呈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石黄泥呈朱砂色,梨皮泥呈冻梨色等;另外,还可通过不同质地紫泥的调配,使之呈现古铜、淡墨等色。优质的原料,然的色泽,为烧制优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质基础。

宜兴紫砂茶具之所以受到茶人的钟情,除了这种茶具风格多样,造型多变,富含文化品位,以致在古代茶具世界中别具一格外,还与这种茶具的质地适合泡茶有关。后人称紫砂茶具有三大特点,就是“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

紫砂茶具属陶器茶具的一种。它坯质致密坚硬,取天然泥色,大多为紫砂,亦有红砂、白砂。成陶火度在1100—1200摄氏度,无吸水性,音粗韵长。它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用它炖茶,也不会爆裂。因此,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但美中不足的是受色泽限制,用它较难欣赏到茶叶的美姿和汤色。

目前我国的紫砂茶具,质量以产于江苏宜兴的为最,与其毗邻的浙江长兴亦有生产。经过历代茶人的不断创新,“方非一式,圆不相同”就是人们对紫砂茶具器形的赞美。一般认为,一件姣好的紫砂茶具,必须具有三美,即造型美、制作美和功能美,三者兼备方称得上是一件完善之作。

木鱼石茶具

木鱼石茶具

木鱼石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空心的石头,又叫“太一余粮”、“禹余粮”、“石中黄子”,俗称“还魂石”、“凤凰蛋”,象征着如意吉祥,可护佑众生、辟邪消灾,佛力无边。

木鱼石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空腔内有的呈卵形核状,有的呈粉沙状,有的为液体,用手摇动,可发出动听的声响。古人有诗赞曰:“曾见山有洞,罕闻石中空,虽非珠玉类,可在一绝中”。古代的文人墨客利用其中空为盂为砚,所盛水墨色味经久不变。

《本草纲目》记载,木鱼石系珍稀中药材,其性甘平无毒,有定六腑、镇五脏之功效,久服有强力、耐寒、耐暑、不饥、轻身、延年不老之神奇疗效。故而,木鱼石有“得者有缘,无福妄得”之说,得者往往不传其产地,更使该石身价百倍。经实验室鉴定,木鱼石含有偏硅酸、锶、钼、锂、锌、硒等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有很强的保健和美容作用。

木鱼石茶具是指用整块木鱼石作出来的茶具,主要包括茶壶、酒壶、竹节杯、套筒杯、冷水杯、茶叶筒等。将水放在木鱼石器具中浸泡两小时,水中溶解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即能达到国家矿泉水限量指标。因木鱼石中铀及稀土元素含量适中,故此茶具的防腐和通透性好,用其泡茶即便是在酷暑季节,五天内茶水仍可饮用不会变质。 木鱼石对酒有奇效,经山东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表明,用木鱼石器具盛酒(指白酒)24小时,甲醇含量可降50%、杂醇油含量可降65%以上,酒精含量不变。任何白酒只要在木鱼石酒具中放置20分钟,即可变得绵软甘甜可口,辣味苦味明显减轻,与盛入其他酒具中的酒形成明显的差别。

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径山东,地方官员得知乾隆帝酷爱收藏各种名贵茶具,便向乾隆帝进贡木鱼石茶具壹套共六件,乾隆见茶具外观温润圆滑,沏茶后茶香四溢,赞叹不已,欣然提笔为这套茶具题写“清幽”二字,并命宫廷造办处镌刻于壶身之上,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 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 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 “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喜爱。

竹木茶具

隋唐以前,我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但属粗放饮茶。当时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间多用竹木制作而成。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28种茶具,多数是用竹木制作的。这种茶具,来源广,制作方便,对茶无污染,对人体又无害,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欢迎。但缺点是不能长时间使用,无法长久保存,失却文物价值。只是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现了一种竹编茶具,它既是一种工艺品,又富有实用价值,主要品种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壶、茶盘等,多为成套制作。

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这种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摆设和收藏。

玻璃茶具

在现代,玻璃器皿有较大的发展。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态各异,用途广泛,玻璃杯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的细嫩柔软,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的逐渐舒展 等,可以一览无余,可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特 别是冲泡各类名茶,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而且玻璃杯价廉物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玻璃器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烫手。

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以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而著称。它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传入欧洲。但现在使用的铸铁搪瓷始于19世纪初的德国与奥地利。搪瓷工艺传入我国,大约是在元代。

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 我国创制了珐琅镶嵌工艺品景泰蓝茶具,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 景泰蓝从宫廷流向民间,这可以说是我国搪瓷工业的肇始。

我国真正开始生产搪瓷茶具,是本世纪初的事,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在众多的搪瓷茶具中,洁白、细腻、光亮,可与瓷器媲美的仿瓷茶杯;饰有网眼或彩色加网眼,且层次清晰,有较强艺术感的网眼花茶杯;式样轻巧,造型独特的鼓形茶杯和蝶形茶杯;能起保温作用,且携带方便的保温茶杯,以及可作放置茶壶、茶杯用的加彩搪瓷茶盘,受到不少茶人的欢迎。但搪瓷茶具传热快,易烫手,放在茶几上,会烫坏桌面,加之“身价”较低,所以,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不作居家待客之用。

陶土茶具

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发明。最初是粗糙的土陶,然后逐步演变为比较坚实的硬陶,再发展 为表面敷釉的釉陶。宜兴古代制陶颇为发达,在商周 时期,就出现了几何印纹硬陶。秦汉时期,已有釉陶的烧制。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 初期就已经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紫砂壶和一般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 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由于 成陶火温较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问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紫砂茶具还具有造型简练大 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外形有似竹节、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桃溪客语》说“阳羡(即宜 兴)瓷壶自明季始盛,上者与金玉等价。”可见其名贵。明文震享《长物志》记载:“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 夺香,又无熟汤气。”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先后山现了两位卓越的紫砂工艺大师——龚春(供春)和他的徒弟时大彬。龚 寺幼年曾为进士吴颐山的书僮,他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寺,闲时常帮寺里老和尚抟坯制壶。传说寺院里有银杏参天,盘根错节,树瘤多姿。他朝夕观赏.乃摹拟树瘤,捏制树瘤壶,造型独特,生动异常。老和尚见了拍案叫绝,便把平生制壶 技艺倾囊相授,使他最终成为著名制壶大师。供春的制品被称为“供春壶”,造型新颖精巧,质地薄而坚实,被誉为“供春之壶,胜如金玉”。“栗色暗暗,如古金石;敦庞用心,怎称神明”。时大彬的作品,突破了 师傅传授的格局而多作小壶,点缀在精舍几案之上,更加符合饮茶品茗的趣味。因此当时就有十分推崇的诗句:“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清代紫砂茶具,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有发展。其中以清初陈鸣远和嘉庆年间杨彭年制作的茶壶尤其驰名于 世。陈鸣远制作的茶壶,线条清晰,轮廓明显,壶盖有行书“鸣远”印章,至今被视为珍藏。杨彭年的制品, 雅致玲珑,不用模子,随手捏成,天衣无缝,被人推为“当世杰作”。当时江苏溧阳知县陈曼生,癖好茶壶,工于诗文、书画、篆刻,特意到宜兴和杨彭年配合制壶。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再由陈氏镌刻书画。其 作品世称“曼生壶”。一直为鉴赏家们所珍藏。清代宜 兴紫砂壶壶形和装饰变化多端,千姿百态,在国内外 均受欢迎,当时我国闽南、潮州一带煮泡工夫茶使用的小茶壶,几乎全为宜兴紫砂器具,17世纪,中国的 茶叶和紫砂壶同时由海船传到西方,西方人称之为“红色瓷器”。早在15世纪,日本人来到中国学会了制壶技术,他们所仿制的壶,至今仍为日本人民视为珍品。

名手所作紫砂壶造型精美,色泽古朴,光彩夺目,成为美术作品。过去有人说,一两重的紫砂茶具,价值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明代张岱《陶庵梦忆》中说:宜兴罐以龚春为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愧色。名贵可想而知。

近年来,紫砂茶具有了更展,新品种不断涌现,如专为日本消费者设计的艺术茶具,称为“横把壶”,按照日本人的爱好,在壶面上到写精美书法的佛经文字,成为日本消费者的品茗佳具。 目前紫砂茶具品种已由原来的四五十种增加到 六百多种。例如,紫砂双层保温杯,就是深受群众欢 迎的新产品。由于紫砂泥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渗透性好,所以烧成的双层保温杯,用以泡茶,具有 色香味皆蕴,夏天不易变馊的特性。这种杯容量为250毫升,因是双层结构,开水入杯不烫手,传热慢,保温时间长。造型多种多样,有瓜轮型的、蝶纹型的,还有梅花型、鹅蛋型、流线型等。艺人们用传统的 篆刻手法,把绘画和正、草、隶、笼、篆各种装饰手法施用在紫砂陶器上,使之成为观赏和实用巧妙结合的产品。

紫砂壶的创作者,相传是明代宜兴金砂寺一个不著名的寺僧,他选紫砂细泥捏成圆形坯胎,加上 嘴、柄、盖,放在窑中烧成。有一把失盖的树瘿壶,造 型精辟,现存北京历史博物馆,足供春唯一的传品,但也有人疑为赝品。自明代供春(龚春)模仿老银杏树瘿制成“供春壶”而闻名后,相继出现的制壶大师 有明万历的董翰、赵梁、文畅、时朋“四大名家”,后有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妙手”,清代有陈鸣远、杨彭年、杨风年兄妹和邵大亨、黄玉麟、程寿珍、俞国良等。近代有顾景舟、朱可心、蒋蓉等人,顾景舟近作 提璧壶和汉云壶,系出国礼品。青年艺人也是人材辈出。

紫砂茶具式样繁多,所谓“方非—式,圆不一相”。在紫砂壶上雕刻花鸟、山水和各体书法,始自晚 明而盛于清嘉庆以后,并逐渐成为紫砂工艺中所独 具的艺术装饰。不少著名的诗人、艺术家曾在紫砂壶 上亲笔题诗刻字。《砂壶图考》曾记郑板桥自制一壶, 亲笔刻诗云:“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

评价一套茶具,首先应考虑它的实用价值。一套茶具只有具备了容积和重量的比例恰当,壶把的提用方便,壶盖的周围合缝,壶嘴的出水流畅,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整套茶具的美观和实用得到融洽 的结合,才能算做一套完美的茶具。宜兴茶具使有这些特点。

紫砂茶具不仅为我国人民所喜爱,而且也为海 外一些国家的人民所珍重。早在15世纪,日本、葡萄牙、荷兰、德国、英国的陶瓷工人就先后把中国的紫 砂壶作为标本加以仿造。18世纪初,德国人约·佛 ·包特格尔,不仅制成了紫砂陶,而且 在1908年还写了一篇题为《朱砂瓷》的论文。本世纪初,紫砂陶曾在巴拿马、伦敦、巴黎的博览会上展出, 并在1932年的芝加哥博览会上获奖,为中国陶瓷史 增添了光彩。

金属茶具

金属用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1500年间,青铜器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先人用青铜制作盘、盛水,制作爵、尊盛酒,这些青铜器皿自然也可用来盛茶。

自秦汉至六朝,茶叶作为饮料已渐成风尚,茶具也逐渐从与其它饮具共享中分离出来。大约到南北朝时,我国出现了包括饮茶器皿在内的金属器具。到隋唐时,金属器具的制作达到高峰。

本世纪80年代中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一套由唐僖宗供奉的鎏金茶具,可谓是金属茶具中罕见的稀世珍宝。但从宋代开始,古人对金属茶具褒贬不一。元代以后,特别是从明代开始, 随着茶类的创新,饮茶方法的改变,以及陶瓷茶具的兴起,才使金属茶具逐渐消失,尤其是用锡、铁、铅等金属制作的茶具,用它们来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以致很少有人使用。但用金属制成贮茶器具,如锡瓶、锡罐等,却屡见不鲜。这是因为金属贮茶器具的密闭性要比纸、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较好的防潮、避旋旋光性能,这样更有利于散茶的保藏。因此,用锡制作的贮茶器具,至今仍流行于世。

石茶具

石雕茶盘的制作,是根据石头的天然特性,设计加工精雕细琢而成。因为石头具有硬度大,密度强,颜色天然,遇冷遇热不变形,不开裂、不褪色,磨光后不会吸茶色等优点。所以用石头雕刻制作而成的石雕茶盘,美观大方,经济实用。实乃赋石头之灵性,兼水土并容,五行相行,让茶叶回归自然。用石雕茶具品茶,赏心悦目,修身养性。

目前市场上取材于天然石材的石茶盘,形形,可谓多姿多彩,缘由于客户已接受了它存在的特殊优势,是商机激励了商家的努力而去开发更多产品。 石茶盘,顾名思义,是取材于天然石头,雕刻一些比较含蓄有意义的题材加为装饰,附加在有实用功能的茶盘上,而形成一种新的茶具新型产品。一件作品一旦脱离这些主题,注定这件作品就没有收藏、欣赏、实用价值的存在。〔除非客户偏爱〕

不难看出,石茶盘的材质:可分为天然与人工合成两大类型。规格:可分为规则与不规则。色彩:可分为纯色与混色。排水外观:可分为“隐藏式”与“外露式”。排水方式:可分为储水式与直排式。雕刻方式:可分为平面写意雕刻与平面写真立体雕刻。

石茶盘的选购:必须站在人性化的角度为选择对象,一:整体必须有神韵,能有吸引人的感觉,材质必须天然,色彩选择纯色,如:纯黑色、浅绿色等,其主体不得含有人工加色。二:规格是方也可、是圆也好,但要规范,才能显出端庄、稳重。三:雕刻内容表达要含蓄深刻,易懂并且要有联想空间。四:新颖雅观、简洁卫生。五:易收藏、边角不伤人。

天然的材质是经过成千上万年的熏陶,其色彩、质量是人工合成无法替代的。不论哪一件作品,没有其自身的特性而吸引你,就算拥有也不以为然。选择石茶盘纯色,能让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因为混彩很难达到理想中的协调色,混色容易刺激视觉神经而引起眼睛疲劳。甚至能使人心情烦躁不安缘故。选择石茶盘整体外轮廓讲求规范才能显出端庄、稳重,规矩出方圆就是这个缘故。选择石茶盘图纹创意表达内容必须含蓄深刻,通俗易懂。庸俗低调可看出人性的低素质。缺欠文化底蕴弱点。选择石茶盘的新颖、简洁是因为社会的进步,新颖的设计、好的创意才能跟随着社会同步发展,品茗是涉及到高层次的享受与健康,简洁容易清洗是卫生的保障。关于石茶盘雕刻,留下的边边角角必须保证钝角,尽量避免镂空,下陷雕刻,钝角能减少或避免对小孩幼稚的皮肤意外伤害。平面立体雕刻、镂空、下陷雕刻而是增加雕件折断机率。雕件一旦折断破相,收藏的信心就已前功尽弃。写意平面雕刻就是克服石雕茶盘平面立体雕刻这个最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