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茶豆净油功效_本草茶豆净油价格
1.梅豆角的中药属性
2.如果要了解茶应先从哪入手?
3.干眉豆不能和什么同食
4.茉莉花的介绍
梅豆角的中药属性
梅豆角异名白扁豆 ,藊豆(《唐本草》),南扁豆(《滇南本草》),沿篱豆、蛾眉豆(《纲目》),凉衍豆(《本草乘雅半偈》),羊眼豆(《药品化义》),膨皮豆(《广州植物志》),茶豆(《江苏植药志》),南豆(《陆川本草》),小刀豆、树豆(《四川中药志》),藤豆(《中国药植图鉴》),铡刀片〈形似铡草刀〉。北方也有地区称之为气豆。
英文名:Purple Haricot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蝶形花亚科
生扁豆: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稍煮,至种皮鼓起、松软为度,捞出,浸入冷水中,脱去皮,晒干。
炒扁豆:取净扁豆仁,置锅内微炒至**,略带焦斑为度,取出放凉。
甘,平。
①《别录》:"味甘,微温。"
②《食疗本草》:"微寒。"
③《日华子本草》:"平,无毒。"
入脾、胃经。
①《纲目》:"入太阴气分。"
②《本草经巯》:"入足太阴、阳明经气分。"
健脾和中,消暑化湿。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
1.健脾化湿主治脾虚兼湿,食少便溏;湿浊,妇女带下过多。
2.化湿消暑 用于暑湿伤中,吐泻转筋等症。
3.治疗水肿,砒霜中毒,细菌性痢疾。
①《别录》:"主和中下气。"
②《药性论》:"主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煎汤服。"
③孟诜:"疗霍乱吐利不止,末,和醋服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脏。"
⑤《本草图经》:"主行风气,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⑥《滇南本草》:"治脾胃虚弱,反胃冷吐,久泻不止,食积痞块,小儿疳疾。"
⑦《品汇精要》:"消暑和中。"
⑧《纲目》:"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
⑨《会约医镜》:"生用清暑养胃,炒用健脾止泻。"
内服:煎汤,15~30克;或入丸、散。
如果要了解茶应先从哪入手?
从维基百科入手巴
茶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茶)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茶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
马来西亚茶园
放大
马来西亚茶园
目录
[隐藏]
* 1 起源
* 2 种类
o 2.1 中国名茶
* 3 产地与栽培
o 3.1 产地
o 3.2 茶叶的栽培
* 4 茶的植物化学
* 5 茶文化
o 5.1 茶叶选取
o 5.2 沏茶之水
o 5.3 中国茶艺
+ 5.3.1 工夫茶
+ 5.3.2 绿茶
+ 5.3.3 茉莉花茶
+ 5.3.4 奶茶 / 酥油茶
+ 5.3.5 豆子茶
+ 5.3.6 盖碗茶
+ 5.3.7 三道茶
+ 5.3.8 红茶菌
+ 5.3.9 茶泡
+ 5.3.10 其他
+ 5.3.11 饮茶的场所
o 5.4 台湾茶艺
o 5.5 日本茶道
o 5.6 其它国家及地区
* 6 茶的应用
o 6.1 茶叶与烹饪
o 6.2 茶食品
* 7 茶的名称
* 8 相关阅读
* 9 外部连接
[编辑]
起源
中国自古有神农发现茶叶的传说,成书于公元2世纪《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相传神农尝百草后感到不适,躺于树下。见到一种开白花的植物,便摘下嫩叶咀嚼而治好。因此后人便开始喝茶的习惯。《诗经》中亦有“谁谓荼苦,如甘如荠”。《茶经》有“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的记载
中国俗语中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亦表明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黑色茶壸
放大
黑色茶壸
茶叶的起源还有其他传说,比如印度佛教创始人发现茶叶的传说。印度和中国是最早饮茶的国家。茶叶从中国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北传到蒙古,俄罗斯,后来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亚,西亚和欧洲。
[编辑]
种类
能制作茶的只有茶树春季发出的嫩芽,中国的茶品质最好的在每年4月上旬的清明以前摘,称为“明前茶”,只是刚抽出尚未打开的嫩芽尖,叫做“莲心”,因为很轻,所以产量低,价格也昂贵;在清明以后至4月下旬谷雨以前摘的茶,为“雨前茶”,已经打开一片嫩叶和抽出的另一个新芽,叫“旗枪”,形状类似一支枪和一面旗;谷雨以后至5月上旬立夏以前摘的茶叫“三春茶”,由于有两面小叶和中间一个嫩芽,所以叫“雀舌”;立夏以后一个月内摘的茶质量较差,是“四春茶”也叫“梗片”,一般用于制作较低级的加工茶。再以后茶叶老化,不能用于制作饮用茶。
茶可以依照加工方式略分为:
绿茶
经杀青、揉捻、干燥,大部分白毫脱落,浸泡绿汤绿茶,中国大部分名茶为绿茶,如龙井、碧螺春 等。
红茶
经过发酵的茶,有工夫红和红碎两种,有利于消化,西方人比较喜欢红茶,名茶有祁红,滇红等。
白茶
新摘的茶,只经过杀青,不揉捻,白毫显露,名茶如白牡丹等。
黄茶
经杀青、揉捻、闷堆、干燥,叶已变黄,浸泡黄汤黄叶,名茶如君山银针等。
青茶
又名乌龙茶,是经过部分发酵,绿叶红边,既有绿茶的浓郁,又有红茶的甜醇,名茶如福建铁观音、大红袍、台湾的冻顶茶、东方美人茶。
黑茶
经过后发酵的茶,颜色深,著名的有普洱茶。
加工茶
用以上各种种类的茶经过加工,制成的茶,有:
* 花茶,一般选用绿茶与新鲜茉莉花窖制的茶,除茉莉花茶以外,还有珠兰花茶。
* 紧压茶一般选用红茶或黑茶,经过蒸汽熏蒸变软再压缩成型、干燥,以便于运输、贮藏。如用普洱茶制成的沱茶和砖茶深受蒙藏地区青睐。
再加工茶
近年来,出现了为符合现代人消费习惯制成的再加工茶,可以用上述任何种类的茶制作。如袋茶、速溶茶、液体罐装茶等。
[编辑]
中国名茶
参见:中国十大名茶
* 西湖龙井
* 黄山毛峰
* 碧螺春
* 君山银针
* 祁门红茶
* 太平猴魁
* 铁观音
* 大红袍
* 武夷岩茶
* 六安瓜片
* 冻顶乌龙
* 普洱茶
* 顾渚紫笋
* 信阳毛尖
* 庐山云雾
* 都匀毛尖
* 屯溪绿茶
* 恩施玉露
* 青城雪芽
* 凤凰水仙
* 六堡茶
[编辑]
产地与栽培
[编辑]
产地
* 大陆:茶叶源于中国,生活在气候比较温暖的地方,在中国有18个省种植生产茶,如浙江的西湖龙井,福建的武夷岩茶,铁观音,安徽的祁红,黄山毛峰,河南的信阳毛尖,湖南的君山银针、云南的普洱茶和滇红等等。
20世纪初在格鲁吉亚茶园的中国技术人员
放大
20世纪初在格鲁吉亚茶园的中国技术人员
* 台湾
* 大吉岭(印度)
* 阿萨姆(印度)
* 爪哇(印度尼西亚)
* 苏门达腊(印度尼西亚)
* 格鲁吉亚(前苏联)
* 日本
* 巴西
* 锡兰(斯里兰卡)
* 肯尼亚
* 孟加拉国
* 日泽(土耳其)
[编辑]
茶叶的栽培
[编辑]
茶的植物化学
已知茶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具有生理作用的有很多
* 多酚类化合物
茶多酚,也称鞣质,茶叶中有含量很高的各类多酚类化合物,从茶叶中提取出的多酚类化合物粗产物被称为茶多酚,临床上可以用于肾病的治疗,包括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等,据研究,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抗血凝、促纤溶、防止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作用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机制,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另据研究茶多酚可能与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具有亲合作,从而干扰DNA的生物合成和核酸代谢,因此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并可以防治龋齿。
茶中的苦涩味道即来源于这种物质。这类物质具收敛性,有解毒的作用,也是造成便秘的主要物质。还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清除生物体内的超氧自由基。此外,还有抗变态反应、抗炎、驱虫、降血压等作用。
茶多酚中最后重要的成分是儿茶素(一种黄烷醇类物质)。
* 生物碱
生物碱是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茶叶中含有含量较高的、茶碱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生物碱类化合物,是提取和茶碱的重要原料。
* 萜类挥发油
茶本身具有独特的清香,这种清香来自茶叶中所含有的萜类挥发油成分。这些香气成分,已知有协调情绪的作用。挥发油成分的保存与茶叶的加工工序有着密切的关系,据研究这种香气成分在乌龙茶和红茶中的含量要比绿茶多,分析认为这是由于萜类挥发油在新鲜茶叶内是以糖苷的形式存在,不易挥发,乌龙茶和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工序较多,使糖苷键在一定程度上水解释放出游离的萜类物质所至。
*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各类植物中的一大类化学物质,现在普遍认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对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相当的功效。研究发现红茶与绿茶的黄酮类物质含量接近;茶汤中的槲皮素、山萘醇等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高于果汁、酒类。通过对红茶和绿茶中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分析的研究,人们发现在绿茶和红茶中黄酮的含量较少,而同属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异黄酮、黄烷酮和黄酮醇等比较高。而比较红茶和绿茶,发现黄酮在红茶中种类较多,据分析这可能是由于在红茶的加工过程中一些黄酮类物质发生了变化.
* 氨基酸
茶中含有的氨基酸主要是茶氨酸。茶氨酸是谷氨酸γ-乙基酰胺,有甜昧。茶氨酸含量因茶的品种、部位而变动。即使同是绿茶.在香茶、焙烤茶中含量少,在玉露炒茶中含量多。
* 维生素
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包括水溶性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以及脂溶性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其中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在茶中含量较高。一般而言,绿茶中维生素含量多,鸟龙茶和红茶中含量少。研究人员还在茶叶中发现14种类胡萝卜素,并知道β胡萝卜素对形成红茶的风味有很大影响。
有趣的是,茶中所含的维生素类物质甚至还曾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影响。欧洲人长途航海时,感到最大的困难是海员经常因为缺乏维生素C而患坏血病死亡,因为长途航海无法补充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但明朝时郑和率领如此庞大的船队长途航行,却没有记载有一个船员因为患坏血病死亡,西方人研究的结果认为就是因为中国船员经常喝茶。因此茶也解决了欧洲人长途航海的困难,对地理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编辑]
茶文化
从茶叶的栽培,茶,制茶,到品茶都有很多文化内涵的内容。从广义上讲,是以茶作为载体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则是茶艺或是茶道,是茶的一种艺术文化。
[编辑]
茶叶选取
一般绿茶的选择,应注重“新、匀、干、香、净”五个字。
新——当季甚至当年制的茶叶称新茶
匀——指茶叶的粗细和色泽均匀一致
干——指茶叶含水分量低于6%,保持干燥,用手可以碾成粉末
香——抓一把茶叶先哈一口热气,再置鼻端嗅干香。闻到板栗香、奶油香或锅炒 香者,则为好绿茶
净——指净度好,苛叶中不掺 杂异物
[编辑]
沏茶之水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若用井水,则宜取深井之水
在无大气污染的情况下,雨水和雪水本身就是洁净的天然蒸馏水。
[编辑]
中国茶艺
参见中国茶文化
在悠长喝茶的历史中,中国发展出独特的喝茶文化。
古有唐代茶圣陆羽所写的《茶经》,乾隆所命名的碧螺春等。
除了讲究茶叶收成季节、出产地,如雨前龙井,中国茶艺也注重水源、水温以及茶具的选择,如紫砂壶等。
中国各地由于气候、地理、人文环境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喝茶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
[编辑]
工夫茶
广东和福建的人们喜欢喝“功夫茶”,一般是用小茶壶泡乌龙茶。 工夫茶以泡茶的步骤繁多而闻名。工夫茶也是中国茶艺的一个代表。
工夫茶首先需要用热水将茶壶和茶杯烫过,以提高茶具的温度。 然后将一些乌龙茶放入茶壶,茶叶的量约为壶体积的四分之一。 然后用沸水冲泡,并倒出,曰洗茶。再倒入沸水冲泡。冲泡时水壶做上下运动,名为凤凰三点头,然后用壶盖拂去茶末,名为春风拂面。倒茶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用直接把茶倒入茶杯中的方法,通过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的方式,使茶能够均匀地分给每一个人。 还有一种方式是把几次冲泡的茶水倒入茶盅,在茶盅里混合均匀后再分给每一个人。
* 潮州工夫茶
工夫茶当属潮州工夫茶最优,步骤分为泡器、纳茶、侯汤、冲点、刮沫、淋罐、洒茶,加上专门的器皿,泡出的茶能格外清香。
[编辑]
绿茶
长江流域人一般喜欢喝绿茶,第一道沏泡的水称为洗茶,是因为茶叶在制作过程中有杂质污染茶叶,且茶叶没有完全泡开,所以第一泡一般倒去;重点在第二泡,第二泡茶能很好的还原出茶叶的原味,汤色好、口感佳;第三道沏泡的茶,味道清淡,比之第二泡要淡的多,故有“头泡不抢、二泡不让”之说。绿茶有清火的作用,而且对水的质量要求也很高,同样的茶在不同的水温和不同的水质下的口感不同。通常是先倒水后放茶叶,水温在80摄氏度。浙江、江苏等地区是主要产区。
[编辑]
茉莉花茶
北方人更喜欢茉莉花的香气,泡上一大杯茉莉花茶,看到茶叶在冲泡下徐徐舒展,一股茉莉清香随缕缕热气飘散开。 在夏天,茉莉花茶晾凉了喝更能消暑。过去,在北京的街头有摆茶水摊卖大碗茶的,用水壶泡上很多茶,倒在大碗中出售, 是街头一种廉价的饮料;现在,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喜欢带上一个带盖的大广口瓶子的茉莉花茶,可以喝一天,味道浓酽。
[编辑]
奶茶 / 酥油茶
蒙藏游牧地区喜欢喝砖茶(藏文叫作ja-dkrugs-ma 或者 ?bsrubs-ja)。首先要把砖茶砸开,放到水壶中,加清水用火煮,煮沸几分钟后,加入牛奶、羊奶或酥油;有些地区也放核桃碎。奶茶可以帮助消化,因此牧民有一日三餐茶,一顿饭的习惯,每日清晨,家庭主妇都要准备好奶茶。
取自藏语词汇索引
[编辑]
豆子茶
湖南一些地方有用炒香的黄豆,芝麻,姜丝,盐与老清茶一起冲泡的的豆子茶。
[编辑]
盖碗茶
宁夏回族喜欢用传统的盖碗喝“盖碗茶”,将茶和枣、冰糖以及宁夏特产枸杞一起沏泡。 盖碗有三部分托盘,茶杯(无把),盖子。
[编辑]
三道茶
云南白族用“三道茶”招待客人,头道苦、二道甜、三道“回味”(甜酸苦辣具备)茶;
[编辑]
红茶菌
红茶菌饮料是用红茶煮水加糖,加菌种发酵培养的一种菌液,味道酸甜。 红茶菌在中国曾经流行一段时间,据说有益于健康。
[编辑]
茶泡
茶泡一般用南瓜或者木瓜精雕,经过糖水浸煮凉晒而成。饮食茶水时随开水放入杯中。主要有方形,圆形等形状,中间雕刻成传统中国图案如福字、寿字等。有甚者能将整个瓜体刻成浑然一体的镂空花瓶,制为茶泡。主要流行于岭南地区。
[编辑]
其他
现在红茶也成为年轻人进茶艺馆或咖啡屋常点的时髦饮料,和西方人一样加牛奶和糖饮用;现代宾馆、旅店和会议厅流行比较方便的袋茶,同样在北方大部分是花茶袋茶,在南方大部分是绿茶袋茶。
[编辑]
饮茶的场所
中国饮茶的场所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和风俗,有北京茶馆、四川茶馆,天津茶社,杭州茶室,广州茶楼等等,形成了中国的茶馆文化。
* 俄国与中国的茶
北京茶馆
北京的茶馆是北京的一个特色,老舍先生曾经有话剧茶馆刻画茶馆里的众生百相。现在在北京前门西,开设了老舍茶馆,里面有一些曲艺节目表演。
四川茶馆
天津茶社
杭州茶室
广东茶楼 广东茶楼的特色是喝茶时同时吃点心。到荼楼品茗粤语称之为饮茶。参看饮茶。
[编辑]
台湾茶艺
参见台湾茶艺
* 台湾饮茶的历史甚早,早在西元17世纪以前台湾原住民便已有野生山茶制茶饮用的习惯。但茶在台湾真正的兴盛,主要是18、19世纪间,由柯朝、林凤池、张乃妙与张乃干兄弟等从福建一带逐步引进茶苗与技术,于台湾北部瑞芳、木栅与中部鹿谷冻顶山一带辟园植茶、制茶;之后,19世纪中叶,来自英国的茶商约翰杜德的宝顺洋行首度将台湾乌龙茶引介至海外并获得成功与口碑后,正式展开了台湾百余年以外销为主的制茶史。10~198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人们对于生活与饮食有了新的追求,于是各地“茶艺馆”纷纷成立,成为人们游憩生活里很重要的品茗空间。
* 现今知名度最高的台湾十大名茶是:冻顶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松柏长青茶、木栅铁观音、三峡龙井茶、阿里山珠露茶、高山茶、龙泉茶和日月潭红茶。
* 座落于坪林的茶业博物馆是一座闽南安溪风格的四合院建筑,也是世界上第二座茶业博物馆。主要馆藏有茶事、茶史、茶艺等,涵盖茶叶的成份、茶树的品种、茶叶的分类、茶叶的产销、台湾茶园的分布、唐宋制茶器具、各代制茶法、现代制茶的过程等知识。
* 莺歌为现今台湾茶具制造的重镇,其辖区内的陶瓷博物馆则是全台湾唯一一座以陶瓷为主题的博物馆,甚具特色。
[编辑]
日本茶道
参见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
放大
日本茶道
茶文化在公元9世纪时跟随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以传承及发展。
日本文化亦对泡茶非常讲究,喝茶之道成为日本传统中的重要礼仪。
日本制茶方式来源于中国唐代,和现在中国的制茶方式不同,将摘的茶叶蒸汽杀青,然后干制碾碎,制成绿茶末饮用。由于茶末表面积大,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容易在水面漂浮,因此泡制时必须用竹子特制的茶帚搅拌,使其沉入水中,然后用竹舀将茶液舀出饮用。由于泡制茶叶的手续比较复杂,逐渐演化出一整套仪式,形成日本茶道的各个流派。
日本人喝的茶,除了绿茶为主的煎茶,还有混入炒香了的玄米与绿茶配搭而成的玄米茶,以及混和了小麦的麦茶。
[编辑]
其它国家及地区
韩国茶具
放大
韩国茶具
其它地区如韩国、印度、斯里兰卡、香港、英国以及欧洲诸国等皆对喝茶文化有独特的发展。
* 俄国与中国的茶
除了中国以外,朝鲜的喝茶历史最悠久,有自己的茶道传统和饮茶用具。
19世纪的俄罗斯茶坎
放大
19世纪的俄罗斯茶坎
在西方,最早从中国传入茶叶的是俄罗斯,俄罗斯人发明了煮茶的“茶坎”,类似一个小锅炉,一般用铜制,中间生炭火,上面有一个煮茶的茶壶,下面有一个龙头,煮好的浓茶用龙头中的水冲稀,加糖和柠檬汁饮用。随时可以提供热茶水,是寒冷的俄罗斯气候下,家庭必备的设施。现在一般用电加热,也有用不锈钢制造的。由于非常普及,所以可以设计制造成各种装饰花样,是俄罗斯家庭比较显眼的家具。
在欧洲,茶叶原来是一种经过艰难运输,从中国输入的贵重药材,战争后,英国人将茶移种到他们的印度殖民地,可以生产廉价的茶叶,所以在英国和其美洲殖民地,茶的消耗大为普及,并因此发生了“波士顿茶叶”导致美国的独立。英国人发明了带把的茶杯,美国人发明了袋茶/茶包。
* 俄国与中国的茶
目前消耗茶最多的西方国家仍然是俄罗斯和英国。但他们的年轻一代开始流行喝咖啡,认为喝咖啡更“时髦”。
在欧洲本土,很时兴将香草泡茶喝用,作为一种享受香薰的方法。像薰衣草、玫瑰等都是欧洲大陆常喝的香草茶。
在英国和爱尔兰,“茶”(tea)不仅指这种饮料的名称,而是有下午便餐的意思,即下午茶(英国以外称为high tea,在英国则是指晚便餐),名称来自使用的“高”脚桌。茶通常伴有牛奶和糖。英国人多喝红茶,茶种包括英国早餐茶(English Breakfast Tea)和格雷伯爵茶(Earl Grey),由中国传入的茉莉茶,以及日本传入的绿茶,也成了英国茶的标准部分。
英国人发明了将牛奶拌入茶喝,这就是奶茶。在英国殖民统治香港期间,香港人将英国人的奶茶大为改良。以女士穿著的丝袜为滤网冲泡出很浓的红茶,再拌以淡奶,这就是有名的丝袜奶茶。一般而言,可以在街头巷尾的茶餐厅喝到,是香港人的日常饮料。
香港人除了发明奶茶,还很爱直接把柠檬片放入茶中变成柠茶,这种制法,与西方主流把柠檬汁混进茶中的做法大为不同。
而英国红茶的另一旁支是马来半岛印度裔人的拉茶,当地的印度裔人把红茶和奶混合后,不断抛来抛去,就像拉出来一般,因此称作拉茶。而拉茶也是马来半岛一种表演方式。
印度有一种辣茶,在茶水中加入牛奶、糖、姜、胡椒和各种香料,如豆蔻、桂皮、丁香等,这种茶已经由印度裔人传入美国。
[编辑]
茶的应用
[编辑]
茶叶与烹饪
茶叶也可以用于烹饪,比如用樟树叶和茶叶熏制的樟茶鸭,用龙井茶做的龙井虾仁,用茶做的粥,茶叶蛋等等。
[编辑]
茶食品
茶食品是用茶水或茶粉为原料加工的风味独特的食品。
[编辑]
茶的名称
由于中国各地方言对“茶”的发音不尽相同,传到各国对茶的叫法也不同,大抵有两种。比较早从中国传入茶的国家语言依照汉语比较普遍的发音叫“cha”,如日本、朝鲜、越南、阿拉伯、土耳其,印度、 俄罗斯及其附近的斯拉夫各国,以及比较早和阿拉伯接触的希腊和葡萄牙。俄语和印度语更叫“茶叶”(чай、chai);而后来由于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先后占据台湾,从闽南方言中知道茶叫“te”(来自“荼”),所以后来了解茶的西欧国家将茶称为te,尤其是相距很近,互相之间完全可以用自己语言交谈没有问题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茶的名称却完全不同。
[编辑]
相关阅读
* Hobhouse, Henry: Sechs Pflanzen ver?ndern die Welt. Chinarinde, Zuckerrohr, Tee, Baumwolle, Kartoffel, Kokastrauch. Klett-Cotta : Hamburg 4. Auflage 2001, 401 S., ISBN 3-608-9-7 (spannend zu lesende Geschichte mit komplett anderer Perspektive)
[编辑]
外部连接
* 中国茶叶网
* 中国茶网
* 茶颠话茶
* 茶经
* 俄国与中国的茶
维基共享图标
您可以在维基共享中查找与此条目相关的多媒体:
茶叶
取自"://wikipedia.cnblog.org/wiki/%E8%8C%B6%E5%8F%B6"
页面分类: 茶 | 饮料 | 开门七件事
干眉豆不能和什么同食
眉豆和其他食物的搭配吃法没有禁忌。一般人群皆可食用。
但烹调前应用冷水浸泡(或用沸水稍烫)再炒食。
眉豆是豆科植物菜豆,球形或扁圆,比黄豆略大,也有状如腰果的,又名饭豇豆、米豆、饭豆、甘豆、白豆等。属于干豆类及制品,一年生缠绕草本,分布中国河北、江苏、四川、云南等省,越南亦有产品。眉豆是粤人所习称。李时珍称“此豆可菜、可果、可谷,备用最好,乃豆中之上品”。
眉豆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钙、 磷、铁及食物纤维、维A原、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C和氰甙、酪氨酸酶等,眉豆衣的B族维生素含量特别丰富。
扩展资料:
主要价值
1、性味
味甘,性微温。能健脾除湿。
参考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钙、铁、锌,维生素B1、B2和烟酸、泛酸、豆甾醇、磷脂、氰甙、血球凝结素等成分。
用途用于脾虚有湿,体倦乏力,少食便溏,或水肿;妇女脾虚带下;暑湿为患,脾胃不和,呕吐腹泻。
用法煎汤,研末,或煮熟食。
2、营养价值
1、眉豆提供了易于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蛋,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补充机体的营养成分,提高免疫力。
2、眉豆所含维生素B1能维持正常的消化腺分泌和胃肠道蠕动的功能,抑制胆碱酶活性,可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3、眉豆的磷脂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参加糖代谢的作用,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
3、药用概述
异名藊豆(《唐本草》),南眉豆(《滇南本草》),沿篱豆、蛾眉豆(《纲目》),凉衍豆(《本草乘雅半偈》),羊眼豆(《药品化义》),膨皮豆(《广州植物志》),茶豆(《江苏植药志》),南豆(《陆川本草》),小刀豆、树豆(《四川中药志》),藤豆(《中国药植图鉴》)。
4、食疗价值
(1)眉豆糕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比较困难,有时单纯补钙及维生素D效果不明显,因此须中医治疗,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并充分发挥饮食疗法的积极作用,补其所虚,增其不足,调节其骨质代谢,使其维持在平衡状况,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2)怀杞甲鱼汤
怀山药10至15克,枸杞子5至10克,约500克甲鱼1只。甲鱼放入热水中宰杀,剖开洗净,去肠脏,与各用料一起炖熟,加入姜、盐、酒少许调味,即可享用。有滋阴补肾、益气健脾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偏胜的骨质疏松症患者。
(3)核桃补肾粥
核桃仁、粳米各30克,莲子、怀山药、黑眉豆各15克,巴戟天10克,锁阳6克。将上述用料洗净,黑眉豆可先行泡软,莲子去芯,核桃仁捣碎,巴戟天与锁阳用纱布包裹,同入深锅中,加水煮至米烂粥成,捞出巴戟天、锁阳药包,调味咸甜不拘,酌量吃用。
有补肾壮阳、健脾益气的功效。适用于脾肾两亏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食用。
参考资料:
茉莉花的介绍
茉莉花
学名:Jasminum sambac
别名:抹厉
科属:木犀科、茉莉花属
产我国西部和印度。常绿灌木。枝条细长,略呈藤本状。叶对生,光亮,卵形。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花3-9朵,花冠白色,极芳香。花期6-10月。 性喜温暖湿润,在通风良好、半阴环境生长最好。土壤以含有大量腐殖质的微酸性砂质壤土为最适合。畏寒、畏旱,不耐湿涝和碱土。冬季气温低于3℃时,枝叶易遭受冻害,如持续时间长,就会死亡。
繁殖多用扦插,也可压条或分株。扦插繁殖,于4-10月进行,选取成熟的1年生枝条,剪成带有两个节以上的插穗,去除下部叶片,插在泥沙各半的插床,覆盖塑料薄膜,保持较高空气湿度,约经40-60天生根。压条繁殖,选用较长的枝条,在节下部轻轻刻伤,埋入盛沙泥的小盆,经常保湿,20-30天开始生根,2个月后可与母株割离成苗,另行栽植。 盆栽茉莉花,盛夏季每天要早、晚浇水,如空气干燥,需补充喷水;冬季休眠期,要控制浇水量,如盆土过湿,会引起烂根或落叶。生长期间需每周施稀薄饼肥一次。春季换盆后,要经常摘心整形,盛花期后,要重剪,以利萌发新枝,使植株整齐健壮,开花旺盛。
主要虫害有卷叶蛾和红蜘蛛危害顶梢嫩叶,要注意及时防治。 茉莉花叶色翠绿,花色洁白,香味浓厚。多用盆栽,点缀室容,清雅宜人。还可加工成花环等装饰品。苏州、南京、杭州、金华等地,长期以来,都作为熏茶香料进行生产。花、叶、根均可入药。
-------------------------------------------------
茉莉花是一个极具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花卉品种,原产于印度和阿拉伯之间,远在汉朝时代就从亚洲西南部传入我国,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茉莉花株型玲珑秀丽,枝条婀娜多姿,叶色青翠欲滴,花朵洁白如玉,香气清幽馥郁,被誉为花中之王。自从引入我国之后,就一直被作为名贵花卉作观赏之用。“好一朵茉莉花,花开满园,香也香不过她…..”一曲幽雅的江南小调《茉莉花》,令人陶醉,令人留恋往返。“娉娉婷婷茉莉花,熏出盏盏香香茶,记得歌谣回荡处,碧水青山是我家……”新时代的《茉莉赞》,把茉莉花推向更高深、更幽雅的境界,把古老的茉莉花与年轻的“中国茉莉之乡”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到既古朴又清新,对生活充满无限的遐想和向往……
古人对茉莉花的崇高赞誉还体现在众多的诗句中。如宋代许梅屋诗曰:“荔枝香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夜凉。情味于人最浓处,梦魂犹觉鬓边香。”(《渊鉴类涵》卷四百六· 花部)。元代诗人江奎在《茉莉》诗中写到:“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应是仙娥宴归去,醉来掉下玉簪头”,“灵种传闻出越赏,何人堤挈上蛮航?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他人还有“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等美丽的诗句。茉莉花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被封为“国花”,许多人将其看作是“爱情之花”、“友谊之花”。
茉莉花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作了如下记述:“花气味辛热无毒,蒸油取液,作面脂,头泽长发,润燥香肌;亦入茗汤。根气味热有毒,以酒磨一寸服,则昏迷一日乃醒;二寸二日,三寸三日;凡跌损骨节脱臼,接骨用此,则不知痛也。”近代医学研究也证实,茉莉叶有镇痛功能,花能清热,根含生物碱,有镇痛、之功效,茉莉油可制作眼药水,医治结膜炎。用茉莉花蒸熟取汁制作肤膏,可润泽肌肤,预防冬季皮肤皱裂。夏季室内摆放几盘盛开的茉莉花,还具有消暑、驱蚊之功效。
一千多年来,茉莉花都是作为观赏花卉少量种植,大量种植茉莉花是从发现茉莉花可窨制花茶之后。据史料记载,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年),福建茶商受茉莉花熏制“鼻烟”的启示,试用来熏制茶叶,结果制得清香诱人的茉莉花茶。后人窨制的茉莉花茶,汤色明净、清香爽口、沁人心脾、回味悠长、健胃消食、提神醒脑。随着花茶产销量的不断扩大,促进了茉莉花生产的发展。福建省福州、闽侯、长乐等地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茉莉花生产、花茶加工基地,后来发展到宁德、福鼎、福安、沙县、政和、建阳等县市,至1992年,作为当时全国主产区的福建省,茉莉花栽培面积达到4300多公顷(6.45万亩),年产鲜花一万八千多吨,是福建茉莉花种植的鼎盛时期。时至今日,全国许多省区都有茉莉花栽培,如广东、云南、贵州、浙江、江苏、湖南、北京等。但种植面积最大、影响最广泛、经济效益最好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横县。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横县从18年开始进行茉莉花商品化生产,至2002年7月,该县种植茉莉花面积达到4700多公顷(7.05万亩),年产茉莉花5~6万吨,加工花茶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由于横县茉莉花生产面积大,集约化程度高,鲜花质量好,价格平,花期长,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全国各地的茶商纷纷移师横县,使横县成为我国著名的茉莉花生产和花茶加工基地。鉴于横县在茉莉花生产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于1999年9月被茶叶界和新闻界誉为“中国茉莉花之都”,2000年6日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茉莉之乡”。2000年和2001年,横县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连续两年在横县成功举办了首届和第二界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目前,该县的茉莉花生产已往优质化、有机化方向发展。
世界上种植茉莉花,以我国为最多,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其余埃及、摩洛哥、伊朗、阿尔及利亚、土耳其、法国、突尼斯、意大利、印度和东南亚各国均有栽培。我国生产的茉莉花以窨制花茶为主,部分用于提取浸膏和净油,作为天然食用和化妆品的香料原料。我国生产的茉莉花茶和浸膏,除了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世界各国,享有崇高的声誉。茉莉花生产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一个极具世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
-------------------------------------------------
茉莉花的主要品种介绍
茉莉花的品种较多,目前我国就有约60多个,供窨制花茶而栽培的品种,与国外供提取香精、净油而栽培的大花茉莉是同属异种。其中主要栽培品种依花形结构一般分为单瓣茉莉、双瓣茉莉和多瓣茉莉3种(图2~2)。
一、单瓣茉莉
单瓣茉莉植株较矮小,高70~90厘米,茎枝较细,呈藤蔓型,故有藤本茉莉之称。叶片为椭圆形,叶质较薄,叶端稍尖,全缘,长5~9厘米,宽3.5~5.5厘米。花冠单层,裂片(花瓣)少,7~11片,每片长约1.3厘米,宽1厘米,呈椭圆形,洁白,表面微皱,顶端稍尖,所以又称尖头茉莉。单瓣茉莉花冠管较长,约1.5厘米,雄蕊2枚,与雌蕊等长。聚散花序,顶生或腋生,每个花序着生3~12朵花,多的可达30多朵。花蕾略尖长,较小而轻。我国的单瓣茉莉,经各地多年选育,形成较多的地方良种,产量高、品质好的有福建长乐种、福州种、金华种、台湾种。其中台湾茉莉花较清爽、鲜灵、纯净。单瓣茉莉花蕾开放时间早,伏花一般在傍晚6~7时开放,每百朵花重,伏花22~25克左右,比双辩茉莉轻。用单瓣茉莉窨制的茉莉花茶,香气浓郁,滋味鲜爽,为双瓣茉莉花所不及。单瓣茉莉花耐旱性较强,适于山脚、丘陵坡地种植,但产花量不及双瓣茉莉,每0.067公顷产150~200千克,高的不超过400千克,且不耐寒,不耐涝,抗病虫能力弱。
二、双瓣茉莉
双瓣茉莉是我国大面积栽培的主要品种。植株高1~1.5米,为直立丛生灌木,多分枝,茎枝较粗硬,茎基部表皮有灰褐色皱纹。幼茎绿色,健壮枝条有棱和短茸毛。叶对生,阔卵形,全缘,网状脉,叶色浓绿,叶质较厚且富有光泽。聚散花序,顶生或腋生,每个花序着生花蕾3~17朵,多的可达30朵以上。花蕾卵圆形,顶部较平或稍尖,也称平头茉莉。双瓣茉莉通常是带尖头的品质较好,花朵比单瓣茉莉肥硕,含水量也略低。花冠管比单瓣茉莉略短,长约1厘米。花冠裂片(即花瓣)较多,13~18片,基部呈覆瓦状联合排列成两层,内层4~8片,外层7~10片。花瓣长约1.1厘米,宽约1厘米。雄蕊2枚,雌蕊1枚。花洁白油润,蜡质明显,花香较浓烈,吐香较迟而慢。花蕾开放时间较单瓣茉莉迟2小时左右,伏花一般在晚上8~9时左右开放,自然吐香可延缓十几小时。每百朵花重,春花约23克,伏花约30克,秋花约26克。用双瓣茉莉花窨制的花茶香气醇厚浓烈,虽不及单瓣茉莉花茶鲜灵、清纯,但双瓣茉莉枝干坚韧,抗逆性较强,较耐寒、耐湿,易于栽培,单位面积产量高,目前我国各地种植的主要是双瓣茉莉。在广西横县种植,可当年种当年,每0.067公顷鲜花产量可达150~200千克,3年生每0.067公顷产量在500千克左右,5年以上一般每0.067公顷可达800~1000千克左右,最高产的可达1500千克以上。
三、多瓣茉莉
多瓣茉莉枝条有较明显的疣状突起。叶片浓绿,花蕾紧结,较圆而短小,顶部略呈凹口。花冠裂片(花瓣)小而厚,且特别多,一般16~21片,基部成覆瓦状联合排列成3~4层,开放时层次分明。雄蕊2~3枚。多瓣茉莉的伏花多在晚间7~8时开放,多是先开1~2层,其余次日才开完。也有不开放而凋萎的。多瓣茉莉花开放时间拖得很长,香气较淡,产量较低,作为窨制花茶的鲜花不甚理想。但其耐旱性强,在山坡旱地生长健壮,如通过与优良的单瓣或双瓣茉莉品种进行杂交选育(或嫁接),很可能获得抗性强、质量好、产量高的茉莉花新品种(新植株)。
四、木犀科素韾属其他植物
与茉莉花同科同属的木犀科素韾属植物,约有200余种,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产于我国的有27种。现对本属中与茉莉花最相近似的也有可以用来窨制花茶的几个种,分别简介如下:
1、素方花(Jasminum officinale f.grandiflorum kobuski)
素方花(图2~3),为直立常绿灌木,高1~1.4米。枝条纤细下垂,有棱角,无毛,幼枝绿色。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长5~6厘米,有小叶5~7片,无柄,全缘,总叶柄扁平或有翅。小叶椭圆形或卵形,顶端尖,顶叶为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多花组成顶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开白色花,花比茉莉花大些,香气浓郁。花冠呈高脚碟形,直径达4厘米,长约2厘米,筒部狭长,先端四裂,萼绿色,五深裂,裂片狭而尖。花内有雄蕊2枚,雌蕊1枚。花期5~11月份。浆果,近圆形,黑色。在广东、福建和台湾等省,有人用素方花来窨制花茶。
2、大花茉莉(Jasminum grandiflorum L.)
大花茉莉(图2~4),别名大花素韾,是素韾的变种。为常绿灌木,高1米余。树皮褐色,全体无毛,小枝修长,柔弱如藤,青绿色,有条纹。叶对生,深裂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常为7~9片。小叶片较大,较宽阔,长1.5~3.5厘米,宽1.2~1.6厘米。下部叶近长圆状,先端有短尖或为钝形,顶端1片小叶常为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青绿色而面色略深,叶脉不明显而背脉略现。花为顶生聚伞花序,花蕾带紫红色,花管筒长2.5厘米左右。蕾的花冠部分长2厘米左右,粗径约0.3厘米,开放后花大达5厘米,先端五深裂,裂片呈长椭圆形。子房上位,雌蕊1枚,柱头长0.4厘米左右,长纺锤状针形。雄蕊两枚,花药呈心状针形,长0.5厘米左右。花萼有5裂片,针形,长1厘米左右,绿色。花柄长0.5~3厘米。其花常不孕不结果。花期为5~12月份。大花茉莉主要用于生产浸膏。
3、毛茉莉〔Jasminum multiflorum(Burm.f.)Anelr.〕
毛茉莉(图2~5),原产于印度,是直立或攀缘性灌木,高2~5米。茎、叶、花萼均被黄褐色柔毛。单叶,对生,具短柄,卵形,长4~9厘米。先端尖,基部圆形或心脏形,复聚伞花序,顶生,花白色,通常是复瓣,花瓣7~9裂,花径2.5~3.0厘米,具芳香。萼片深裂7~9裂。花冠裂片长椭圆形,先端尖,具有芳香。萼齿长,密被黄毛。
4、尖瓣茉莉(Jasminum grucillinum Hook.)
尖瓣茉莉,是攀缘性灌木。其枝和叶都平滑无毛,叶较大,花大,白色,具有芳香,花瓣特尖,故名。
5、毛萼茉莉(Jasminum nitidum Skan.)
毛萼茉莉,是半攀缘性灌木。叶的主脉和花萼上有毛。花大而香,白色,可用来窨茶。
五、栽培品种的合理选择
不同品种的茉莉花各有特点,单瓣茉莉耐旱,适宜旱地栽培,且每天花时间早,上午就可摘,便于远距离运送,即使距茶厂较远的农户也能种植。而双瓣茉莉比单瓣茉莉迟1~2个小时开放,其香气不及单瓣茉莉花,但耐旱、耐寒,易栽培,产量高。从茶厂窨制花茶工作安排角度考虑,可以搞好品种搭配,两个品种互相错开,交叉窨提,以双瓣茉莉花窨茶,单瓣茉莉花提花,制成的花茶不仅香气浓郁,滋味浓厚,鲜灵度高。但各种花种植面积的比例,应根据当地生产需要,有地种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