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2.高中地理关于等温差线的知识点详解

3.找20条新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宝山区品质燃料油价格多少-宝山区品质燃料油价格多少一升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高中地理相比起初中地理难度系数有所增加,那么高中地理知识点又应该怎么总结呢?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1

 锦囊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锦囊二: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 0,南北纬 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 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 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 30 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 1°/日。

 锦囊三:日照图中进行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 (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

 (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2)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12时、0时或24时)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射点位置确定其纬度。

 (3)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始终垂直。

 (4)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

 锦囊四: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技巧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的判断等。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注意:

 (1)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2)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如果其最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北)极点。

 锦囊五:判读锋面气旋的四大思路

 1.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

 2.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3.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来自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遇到来自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

 4.判断雨区位置: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锦囊六: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突破口

 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锦囊七: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四大技巧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锦囊八:何谓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因素

 1.雪线的含义

 雪线实际上为一个地带。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雪线既是终年积雪区的下界,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发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将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形成多年积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被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高度。

 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则雪线高度高;降水量大,则雪线高度低。如副热带地区降水少,雪线最高,为5000—6400米;赤道地区降水多,雪线高度一般为4400—4900米。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4600米,北坡雪线则高达5800米

 地貌: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阳坡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阴坡则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积雪,陡坡雪线较高,缓坡则相反

 气候: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高度,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下降

 注意: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包含了气温、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锦囊九: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

 (5)地面建筑:危房或质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处烈度大。

 (6)人口密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区比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的地区烈度大。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2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本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部分,后来到上新世—更新世时,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由不断扩张北移的印度洋推动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向亚洲大陆的南缘俯冲挤压大幅度抬升形成。

 因为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风气候。

 隆起的青藏高原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气候。

 (一)、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110°E附近汇合。如图1所示。

 冬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其南支气流则会增强并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使四川、贵州、汉水流域乃至山东、辽宁一带出现大量降雪。

 夏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北移,其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其北支气流则刚好相反。随着西南季风势力的增强,西南暖湿气流会为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带来大量降水。青藏高原北部气流对我国影响较明显,如春季我国西北气旋活动多。

 四川盆地一带冬季由于受青藏高原阻挡作用影响较大,风速较小,空气湿度较大,加上地形的影响,易出现云雾天气;夏季由于处于青藏高原“背风坡”,若西南暖湿气流偏南流,东南季风西进势力减弱,就易出现干旱。

 (二)、青藏高原对冷暖气流的屏蔽作用

 冬季,由于来自较高纬度地区的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以南的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就较小,气温下降幅度就不大;夏季,由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极少能越过青藏高原进入我国西北地区,甘肃、新疆一带气候就会干旱。

 (三)、青藏高原对我国冬、夏季风的促进作用

 青藏高原的隆起,使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气候单元,使我国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表现得极为明显。由于地势高,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受热快,气流上升,气压降低,这加速了陆上低压的形成,使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势力增强甚至影响到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如图2所示。冬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降温快,气流下沉,使陆上高压势力增强,促使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如图3所示。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我国东亚季风环流势力更强大,冬夏季风更替更明显,大陆性气候特点更突出,冬季风影响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

 (四)、青藏高原对我国华南地区降水的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我国东部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季风气候区,加上台风的影响,我国华南地区的降水极为丰富,摆脱了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变成沙漠的厄运,成了北回归线上的一片“绿洲”。

 总之,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仅使青藏高原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也对我国气候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3

 一、自然资源

 1、气候资源:特点(共同点、独特之处)、开发利用(农业与种植制度、日照与街道方位、风与城市规划、交通线的选址、飞机场的选址)

 2、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生产(大陆架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五个渔业地区和四个渔场及成因)、海底矿产资源与油气开发(大陆架矿产资源与开发、深海锰结核、海洋能源)、海洋空间利用(港口腹地、港口建设的陆域和水域条件、世界石油运输线、围海造田的利与弊)、海洋的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3、陆地资源:四个特点、能源资源(常规资源和新能源)、陆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尤其是能源资源与社会进步)

 二、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台风(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源地是冷高压、冷空气南下形成冷锋)、干热风(对华北农业的影响)

 2、地质灾害: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泥石流产生的三个条件)、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地质灾害的防御。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4

 1、水循环:

 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

 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

 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

 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

 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

 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③影响航海 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 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于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高考地理复习之:农业区位分析

 农业区位分析

 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不足: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2、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东北地区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5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工业区

 1、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

 (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

 (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2、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

 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

 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二)举例

 例l: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2)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3)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兴安岭以西及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游牧业为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6

 冰蚀湖

 在高山或高纬地区,冰川运动过程中刨蚀、掘蚀地面产生的凹地积水形成的湖泊。一般湖盆为坚硬的基岩,盆壁与盆底的基岩面上往往有冰川磨光面和冰川刻槽和擦痕。中国藏北高原的一些湖泊就是冰蚀湖。典型的冰蚀湖泊有巴松湖、那木拉错、嘎隆拉冰蚀湖等。北美五大湖成因也出于此。

 冰碛湖

 指冰川消退时,冰碛物形成的凹地,或冰碛物阻塞河床、冰川谷潴水而成的湖泊。其形状多种多样,多分布在大陆冰川作用地区,也出现在遭受冰川作用过的山地。如中国西藏的帕桑错、布托青错、新疆的喀拉斯湖、腾格达峰北坡的天池等。

;

高中地理关于等温差线的知识点详解

#高一# 导语在地理的学习中过会学习到等温差线,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的内容,下面 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地理关于等温差线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关于等温差线的知识点

 1、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远则越小,、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节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2、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6℃,上海(31°N)为25℃,海拉尔(49°13′N)达到46℃。图3给出了不同纬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情况。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2)海陆:由于海陆热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0~60℃。

 (3)距海远近:由于水的热特性,使海洋升温和降温都比较缓和,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此外,地形及天气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

 3、等值线分析

 (1)纬度变化:由低纬度向中、高纬度递增。原因是低纬度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中纬度变化大;低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中、高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大。

 (2)经度变化: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我国是由南向北递增;由东向西递增)

  高中地理关于工业区的知识点

 1、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

 (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

 (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2、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

 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

 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二)举例

 例l: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2)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3)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兴安岭以西及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游牧业为主。

  高中地理关于复杂多变的四川气候知识点

 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由于复杂的地形和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气候复杂多样。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在地形作用下,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日照

 东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在地域上由西向东递增:盆西900—1200小时,盆中1200—1400小时,盆东1400-1600小时。在时间上,春夏多于秋冬,盛夏最多。全年太阳总辐射量3100—4200兆焦尔/平方米,其时空分布与日照类似。

 西部高原全年日照数为2000-2500小时,地区差异不大,仅龙门山区相对少,为1600—2000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多为5000—6800兆焦尔/平方米,属全国光能丰富区之列。

 西南山地全年日照时数1200—2700小时,较东部盆地多一倍。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部递增;时间上,干季多于雨季。全年太阳总辐射量4000—6200兆焦尔/平方米,除小凉山东侧外,光能资源大于东部盆地。

 气温

 东部盆地年平均气温14—19℃,比同纬度地区高1℃。一月平均气温3—8℃,盆周略高;四月平均气温15℃—19℃;七月平均气温25℃—29℃,是全年最热月份:十月平均气温15℃-19℃,接近该区年平均气温。四季分明:春季候温10°-21.9°,长约3个月;夏季候温≥22°,长3个多月;秋季候温10℃—21.9℃,长2.5个月;冬季候温

找20条新闻

最近,华尔街投资银行的经营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实体经济乃至人们心理剧烈动荡。中国贸易及金融投资已与世界具有较大关联度,这使得我们在大洋彼岸也感受到华尔街破产狂潮的巨大冲击。中国经济在困难的环境中已经前行了大半年,下一步还会遇到哪些风浪?如何应对?

中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主要任务。这里就如何准确理解中央精神与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问题,谈一些看法。

把握中国经济形势的两个关键数据

美国华尔街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直接看主要是其金融产品的估值变化导致我国金融机构的投资品价格缩水;间接看主要是美国此次出现的金融压力导致本国及多国经济减速、消费缩减,进而使我国对美欧贸易出现下滑。间接影响的效果明显大于直接影响。原因即在于外需型经济目前占我国GDP总量已经有较大规模,而一旦下滑,所出现的缺口则需推动经济增长的另两个轮子——国内消费、投资来弥补。

中央明确提出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数据显示,GDP增长10.4%,增速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CPI同比上涨7.9%,其中6月份上涨7.1%,环比下降0.2%。这是海内外一个时期内最关注的中国经济两个关键性指标。中央提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抑制通货膨胀的两大任务也集中体现在这两个指标上。从这两个指标看,目前我们经济基本面是积极的,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困难仍然不少。就下半年的情况看,外需、国内消费、投资三个方面有许多变数。一是受国际经济环境依然不景气影响,下半年外贸出口仍将呈降温趋势;二是居民实际收入继续下降,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降温,可能导致消费实际增速减缓;三是企业效益滑坡和需求降温将改变社会投资预期,企业自发投资意愿下降,可能影响增长后劲。这些不利因素总的看虽还是可控的,但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比较复杂,一些不确定因素将使经济走势发生新变化,更需要密切关注。

首先要关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来因和发展趋向去向。《北京日报》前不久报道,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68万亿美元。专家预计到年底外储有望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从近年外汇储备增长态势看,外储每年都有翻倍增加趋势。有研究机构发表观点称,央行开展的公开市场操作对绝大多数外汇流入进行了对冲。这说明由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所导致的“流动性过剩”目前仍是难题。

报道提示:如果中国向美国出售一双价值1美元的袜子,则有1美元会流入中国。出口商的售汇银行买入这1美元后将它卖给央行,成为外汇储备,出口商按汇率得到人民币。而对冲操作产生的人民币是央行新增货币,可能会引发通胀。这笔钱可以作为存款或现金持有。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信贷政策进行流动性掌控。研究人员认为,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被推至历史顶峰,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胀正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按照我国的管理办法,外汇需要以人民币结售。今年上半年贸易顺差990亿美元,个人净结汇53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613亿美元,大量的结汇使银行体系流动性不断生成。而每购汇300亿美元就需上调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才能对冲因此吐出的流动性。

近期讨论热点回到加息,但加息无法根本解决由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导致的“流动性过剩”,仍会陷入“从市场购入外币再投放人民币到市场”的恶性循环,因此,解决这个渠道所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很重要。这一分析对把握我国宏观政策的调控很有参考价值。从一些新公布的数字看,目前流动性仍偏多。如何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对策建议。包括长期实行的“奖出口限进口”外贸政策和“宽进严出”引资政策,是否需调整及如何调整,都是调研重点。

从当前经济报道看,可把重点放在正确把握以下几个关系上:一是要准确把握经济中的困难和我们党和政府解决困难的能力的关系。今年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总理说今年恐怕是“最困难的一年”。最近总理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讲话时说,今年来及时采取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正在收到积极成效。

下一步如何走,关键看对世界经济总体形势的把握是否准确,经济政策是否应对及时,落实是否到位。这当中,要正确看待国际经济因素影响与国内阻断机制的关系。当前国际因素复杂多变,高油价和高粮价已导致世界经济多个指标冲上历史高位,这仍是全球最大不确定因素。就国际情况看,有一些常理不可解释的原因。美国用粮食造乙醇,按理该减轻对石油供应的压力,但不仅没有,反而把油价和粮价双双推高。从应对高油价和高粮价的压力看,我国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至今粮价和油价对国内物价的推动基本上还可控。这中间,国内与国际之间一些阻断点的设置,说明必要的行政干预和财政政策的实施有效。

正如所说,我们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比较充裕的资金和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优势,还有改革开放30年奠定的物质基础和体制基础,有多年来积累的应对风险的经验,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从大局去观察具体经济问题

经济报道本身有其特殊规律,但不同经济现象相关性很强,会连带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社会问题又往往会引发政治问题。当前经济报道较难把握,关键就在如何稳妥把握好与经济相关的社会政治问题。其核心就是要求注意牢牢树立社会稳定的意识,在看待一些经济现象时,必须有注重社会的观点和讲政治的观点,概括说,就是大局观。

例如楼市问题。有的稿子从维护消费者利益角度对楼市等下跌叫好。这从一个方面看不无道理。但是,这需要注意考虑两个角度:一是从目前经济宏观大局看,宏观调控提出的是防止大起大落,过快上涨固然不好,过快下跌同样不是目的。尤其是人为措施导致下跌,更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二是从维护社会经济稳定角度看,楼市本身是经济循环中的一个链节,要注意在维护消费者利益同时,也注意保护生产者积极性。房地产一头是投资,一头是消费,而且其产业链很长,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长期占比约20%。尤其是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它与金融联系紧密,如果因人为原因持续下跌,出现银行呆坏账,对经济稳定的破坏作用很大;反过来,如果有办法维持楼市不过快下跌,不失为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的好办法,就应积极使用。这就决定了在报道楼市调控时要有全局观点。

这种经济大局和社会大局观不止出现在楼市。前两年,猪肉生产中因有关部门没察觉生产者积极性滑落,没及时采取措施,最终引发肉价上涨,打响了这轮农产品通胀第一枪。这一教训值得吸取。当前有两个情况必须重点关注:一是养鸡业的情况,鸡的供应包括蛋的供应,比猪肉问题突出,因为肉的消费有替代性,即用鸡鸭鱼等来代替,但人们的消费中各种人群对鸡蛋依赖性更大些,千万不能在蛋的供应上出问题。二是当前猪肉价格有所回落,要注意回落幅度不能大,肉价跌幅一大,必然要导致养猪积极性的新一轮下降。对有关市场情况,要密切关注、及时报道。

报道提示:最近南方养殖业基地广西玉林出现大量宰杀雏禽的情况。这些地方的养殖企业因面临成本增加和销量锐减压力,大量宰杀雏禽。本来,5-6月应是家禽销售旺季,但今年反常,活鸡批发价格不涨反跌,活鸡出栏价已由每斤11-13元跌到了6.5至6.8元。而按照养殖成本,每斤7.5元以上才能不赔本;而去年下半年至今,玉米、豆粕等价格涨了50%至100%。对这一情况,要有足够警惕性,防止重蹈猪肉下跌、上涨覆辙。

国际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往往可以视作国际政治报道。特别是美国,国家战略的把握有系统研究和路径选择。观察研究美国以至世界经济问题,必须从国际政治角度看问题。最近美元持续贬值就不能单纯从货币现象分析,而要研究美国化解这轮经济困难的“国策”。

报道提示:研究现在美国货币问题还在持续,油价高涨也逼得美执政者必须正面应对油价持续上涨趋势。布什总统终于宣布要取消开采近海油井的行政禁令,这件事放在油价节节攀升背景下,显示出美国人的紧张感,导致必须改变其石油资源战略观,如果放任不管,高油价必将导致金融体系溃决,进而给全球经济结构带来紊乱。美国国会进行油价听证会,这是观察美国国家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窗口。

许多经济问题也需要放在世界范围去把握。当前,国家***的外交活动基本上围绕经济问题展开。要特别关注同志最近在参加g8对话会中的一些重大举措,可以清楚地看到新兴大国也称为发展中大国正在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产生的重大而深远影响。如中、印、巴、南非、墨的发展中五国协调机制、“金砖四国”协调机制等,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上升。这一趋势总体是对我有利。而且,当前世界大局中同时升温的粮食、能源、金融三大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发展中大国的积极参与和贡献,才能最终解决。在粮食安全成为新的全球性焦点议题后,发达国家做姿态、转移压力,把当前粮价上涨归咎于新兴大国的发展,炒作“发展中大国责任论”,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责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有针对性地批驳西方媒体的炒作,对我国如何应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对世界粮食安全已经发挥的贡献等予以充分报道。围绕这些情况可组织一些报道策划。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被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受到压力,既是个重大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个重大政治问题。根据目前复杂的情况,报道要发挥作用,特别是对外报道要发挥独特作用。重点是广泛宣传“中国经济机遇论”,讲清楚我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利益和机会,包括我国“走出去”的企业的投资活动给当地就业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机会,要作为典型,加强对外宣传。我们自己基于国家利益而生长出来的国家意识,应是主导经济报道的主调。

报道提示:今年一季度全球针对我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多达17起。对外经贸摩擦问题已向常态化发展。而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我经贸摩擦均在发展,发达国家的高端产业开始感到我竞争压力;发展中国家认为我产品对其低端产业冲击增大。一些政客拿涉华经贸问题做文章,将各种因素导致的本国部分产业不景气和失业问题等归咎于我。人民币升值、金融保险开放、环保标准、主权财富基金等都成了炒作重点。

以战略眼光研究经济波动

经济总是在波动的。经济新闻报道要领之一,就在于如何敏锐捕捉这些波动。这是直面经济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必须做好的基础课。经济运行波动性也决定总体趋势中总是以看好看多为主,当前经济中遇到的困难与所面临的机遇相比,希望大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所以,在经济热点报道中要注意分析好宏观上的信心,把中国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发展20年的各种支撑因素分析清楚。

这一结论其实不难分析。中国人作为劳动力的特质和“人口红利”阶段,决定经济成本全世界范围较低;人民币低估和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也就是中国人对全球需求和供给总体上看多数资源自给、多数商品过剩,这决定我们顺差不会小于逆差;体制不断改革完善,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等等硬实力、软实力支持,必然会拉动或推动经济发展。可以断言,只要不发生大的战争和全局性的深重的自然灾害,最勤劳的国民必定会成为最富有的国民。这一过程应是20年至50年。

如何从社会普遍关注的经济热点来具体分析如何看到困难中的信心呢?例如,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在掌握“从紧的货币政策”宏观政策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节奏等具体操作层面的关系。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不等于一定要中断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小企业的困境最近已受到各界关注,中央明确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在分析经济现状时,往往是从结果上分析原因;其实,还原一些职能部门的工作过程,从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无所作为的心态和过于简单化的做法。如果把这种心态和做法通过典型事例通过报道反映出来,有很大决策参考价值。央行最近公布的降低“双率”的措施,明显带有支持中小企业的目的。这些政策在各地的落实情况也需密切关注。

报道提示:目前全国多个地方的企业面临许多困难,出口退税、汇率上升、成本上涨等压力都很大,加上融资困难,中小企业大量歇业、停产和倒闭。而中小企业为我国城镇劳动力提供了75%就业机会。如果中小企业大批倒闭,想实现年新增1千万人就业的目标会很难。如果这一情况再蔓延、扩大,必将带来经济滞涨,进而带来沉重就业压力,特别是大量就业人口是农民,这必然导致农民增收渠道中断。面对这些问题要明确,在实施中央政策过程中,如果用“一刀切”简单处理,最终结果必然是,通胀没控制住,经济伤了元气。关键是找准这次通胀的成因,对症下药。

再比如,当前股市低迷,从最高点跌落到目前水平,明显不正常。其主要原因是对当前股市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如何把握,许多人心中没底。现在的解释是当时对股权分置、大小股东利益取向不一致的状况不看好,因此长期低迷。目前投资者情绪普遍低落,究其原因,关键是没信心,而没有信心主要原因又是对我国经济基本走向看不清楚,对次贷危机和我国宏观经济前景的担忧较重。其实,我国整体经济基本面并没发生大的变化,国外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也正是看中中国经济有个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只要对宏观趋势有了这种共识,一些具体导致股市下跌的因素自然会化解。

报道提示:在“大小非”减持问题上,股改之后大小股东利益已趋向一致,大股东减持并不是看自己原始持股成本,而是与散户一样,在判断市场前景不好时减持会多些,在银根收紧、缺乏流动性时抛售。中国证监会调查统计显示,“大小非”对市场有压力,但不是波动的主要因素。未来还应在对“大小非”进一步规范、增加减持透明度的同时,更注重稳定市场预期,引导“大小非”在资产价格较高时减持股份。

有人质疑“中国上市公司不给投资者分红”,目前市场上也提出好多解决方案,但是,如果按照股市能够发现资产真实合理价格的规律,像我们这样新兴的资本市场上,直接分红有时往往不如把应分之红放在上市公司股价中、以放大其价格。如每股5分钱的利润,如按20倍市盈率算就是1块钱,有投资者就认为,与其把这5分钱分配成现金,不如把它按市盈率加到股票价格上变成1元钱更合算。当然这种判断也只能在看好中国经济宏观基本面趋好的前提下才能作出。

判断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是必然趋势,不等于否认发展道路上有一系列问题急待解决。

从当前困扰国内经济的因素看,有些属于眼前和长远都必须研究关注的,即“近忧”和“远虑”交织的问题。应该有以长远眼光研究经济战略资源解决之道。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同志最近谈到,我国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较高的几种短缺资源是引起国内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和潜在因素。它们是石油、食用油、大米、短缺的金属矿藏包括铁矿石、氧化铝、铜矿石等。我们可围绕这几项资源,从国家战略角度做一些系统调研,除关注宏观经济政策角度外,还应着眼技术进步角度,广泛了解各方面建议,做出对决策有参考和借鉴价值的报道。

报道提示:1.石油:今年我国进口石油将达1.8亿吨,油价高昂,已成国民经济一个沉重包袱。按照我国资源条件,必须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在替代上下功夫。煤制油是一项适合国情的战略措施,按照试验情况,如按煤价每吨500元计算,其成本可控制在相当于进口石油每桶50美元以下,具有很强竞争力。如果能成功,我国煤炭、水资源和运输条件则应统筹布局加以调整。按照美国、巴西发展生物燃料的经验,并根据我国重粮的国情,应大力发展非粮食的生物能源,包括种植麻风果、木薯等提炼燃料等。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应成为结构调整的方向。

2.食用油:去年我国进口大豆2950万吨,按20%出油率计算,相当于进口食用油590万吨,加上直接进口838万吨,合计达1428万吨,占我国食用油消费量62%。从长远看,立足国内解决食用油供给问题,与粮食一样是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需要。如何在不与粮争地情况下增加国内食用油供给,要寻找挖掘荒山荒地资源扩大各种高油作物的途径。如茶油树亩产茶油可达75公斤,品质优于橄榄油,在长江以南地区适宜大规模种植。像汶川地震山区种植大量樱桃等水果,运输和保存的压力都很大,如果经论证改种适宜的高油植物,抗市场风险能力会强得多。

3.大米:国内水田减少而消费量增加,如何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迫在眉睫。利用我国的种植技术,在东南亚等地建立水稻海外生产基地的思路,也是个可行的选择。

4.生猪:现靠农民散户养猪模式越来越难抗市场风险,规模化养猪应是大力扶持的政策方向。

5.短缺的金属矿藏包括铁矿石、氧化铝、铜矿石等:我国目前外汇储备较多,如何大力使用各种渠道参与国外资源的控制、联合开发等,应是当务之急。

从环球资源与人类发展这一主要矛盾看,资源压力是全球必须共同面对。纽约市场油价突破每桶145美元后最近虽有回落,但总体还在高位上盘桓,对此海内外都予以关注。如何减缓对高油价的担忧,一定程度上放缓油价推高因素,只能从发展新能源上去找。就我国来说,国家“十一五”规划已把新能源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法》鼓励资本进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具体发展目标。在政策倾斜下,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产业化规模将不断扩大,新能源产业呈高速增长态势。最近批准的农业部“三定”方案明确要求农业部加强对农业生物质产业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促进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报道提示:浙江省兰溪市将巨菌草、象草等作为发电“能源草”试点种植,一亩巨菌草发电量可相当于4吨煤的发电量。湖北省将在5年内建设600万亩木本生物质能源林基地,主要树种为乌桕、油桐、刺槐等,以此改造荒山、荒坡及可改造低产林等,前景广阔。云南也提出建设木本油料基地。这些前沿性做法值得深入调研。从全国总体情况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林等完成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未被利用的荒草地是我国最重要的保留土地资源之一,如果把其中适合种植的360万公顷荒草地种植生物乙醇能源植物,每年潜在生物乙醇产量达1100万吨,可替代当今汽油消费1/5以上。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林业局的数字显示,我国现有薪炭林、木本油料林和灌木林达5000多万公顷。

各地发展生物燃料原料种植应对世界能源形势的尝试尤需大力关注。目前大致有三条途径:一是利用甜高粱、甘蔗和木薯等非粮食能源作物,生产燃料甲醇、乙醇替代汽油;二是利用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生物柴油;三是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工程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我国现有木本油料树种总面积超过600万公顷,果实产量在400万吨以上,除少量开发食用和工业用途外,大都处于荒废状态,如加以集约化利用,可转化为客观的生物燃料油。对这些问题,相关产业研究尚不充分,近期可结合国家最近推行的林权制度改革,在调研与报道策划中予以关注。(作者: 吴锦才)

媒体称中国未来两个月可能出现新一波中小企业倒闭潮2009年02月05日 00:50人民网-国际金融报大 中 小 打印未来两个月内,可能出现一波中小企业倒闭潮。

中国乡村的传统,春节要过到正月十五。可是金融风暴的寒意早已吹到了中国的角角落落,过大年的传统不得不改变了。

位于上海沪西工人文化宫的“天天职场”,在春节期间天天开放。来自湖北农村的小伙子小张大年初三就来这里找工作了。他去年在广州附近的一家工厂工作,年底被裁员了。“现在就业形势这么紧张,我怕出来晚了找不到工作。”他满眼焦急地说。

像小张这样等待工作机会的人何止千万。据报道,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近日表示,2008年离乡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总人数约为1.3亿人,调查显示15.3%失去了工作或者还未找到工作而返乡,今年有2500万农民工寻找工作机会。

“我的舅舅,还有十几个亲戚,和我一样以前在广州打工的,都辞了工作,打算过几天来上海看看。”小张说。

在珠三角失去工作的农民工,能否在长三角找到工作?长三角各地政府出台的就业保障措施能否给他们帮助?

短缺2000万变失业2500万

去年3月,记者曾就“中国制造业工人严重短缺”的话题采访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昨日他在接受采访时再次表明,“去年9月以前,全国的很多制造企业都缺工人,需求总量在1500万至2000万之间。”

半年时间未到,从短缺2000万工人到失业2500万工人,反差为何如此惊人呢?

“主要原因是这些裁员的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外贸出口产品企业,依赖国外市场,订单减少后,裁员和倒闭往往成了这类企业的不二选择。”刘开明说。调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据相关报道,从去年7月以来,已经有大约5000家港商在内地开办的中小型企业倒闭。

情况原来不应变得如此糟糕。“其实在去年10月份以后,虽然有企业关门,当时还是有一些企业缺人。但是很多工人嫌收入减少,辞工提前回乡了。等过完年,现在想找工作的时候,形势却比年前更恶化了。”刘开明说。

未来两个月,中国可能出现新一波中小企业倒闭潮。据美国媒体报道,最近几个月,来自欧美的订单平均减少了1/3到1/2,在未来的一两个月中,中国至少还有3000家工厂面临倒闭。香港中小企业联合会会长刘达邦估计,港商在内地的工厂中大约有40%会推迟开工。香港中小企业联合会也证实,两家位于广东东莞,雇员超过1000名的生产家居用品的工厂将开工日推迟到3月底。

长三角工作也不好找

小张和他的亲戚们,能在上海附近找到工作吗?其实上海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在上海宝山区大场镇一带,聚集了不少中小企业。一位纸箱厂老板近日在闲谈时抱怨生意难做,打算将原来雇佣的22名工人裁减到7个。还有一家为宝钢下属钢厂配套的五金企业,原先雇佣的15个工人只有3人上班,其余工人的“饭碗能否保住”很成问题。

据记者了解,长三角地区的高科技企业也有裁员现象。台积电、富士康在苏北的工厂有大规模裁员。“上海和苏南地区的工作机会可能稍多一些,苏北和浙江地区相对差一些。”刘开明说。

“相对而言,长三角比珠三角的经济形势可能要好一些,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大一些。但是现在整体形势就是经济增长放缓,也很难讲长三角的工作更好找。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形势会更加严峻,劳动力需求会持续减少。”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长三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葛守昆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