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一两黄金等于多少两白银

2.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什么意思?

3.摘5颗李子被主人索要5千,路边长的到底是李子还是金子?

4.美国一块钱上面的图案都代表着什么意思

5.简述货币的发展过程

古代一两黄金等于多少两白银

十三年金价是多少_13年的黄金饰品多少钱一克

在西汉,一斤黄金只能换三斤白银;在魏晋,一斤黄金已能换十斤白银;到了北宋,一斤黄金可以换十三斤白银;而在战争前夕,一斤黄金已经能换三十斤白银。

黄金会越来越值钱,一是因为黄金的开速度远远比不上白银,二是因为国际上的金银比价一直超过中国,所以至少从明朝开始,就有大批的洋人把白银运到中国,再换成黄金运出去,使中国的银价越来越低,金价越来越高。

扩展资料

计量黄金重量的主要单位为:盎司、克、千克(公斤)、吨等。国际上一般通用的黄金计量单位为盎司,我们常看到的世界黄金价格都是以盎司为计价单位,1盎司=31.103481克。

古代由于计算方式不同,斤和克的换算在不同朝代也不同。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人民网- 揭秘:中国古代的黄金储备曾经很惊人

百度百科-黄金

百度百科-斤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什么意思?

正确的是“馀”,“我来问道无说,云在青霄水在瓶。”的意思是:我去拜访,高僧没有多说什么,只说了一句“云在青天之上,水在瓶中”。

----出处----

唐代·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原文----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译文----

药山的高僧身形像飞鹤一般,经常在大片松林下研读经书。

我去拜访,高僧没有多说什么,只说了一句“云在青天之上,水在瓶中”。

高僧选了一处幽静的地方居住,非常惬意,这里幽静的常年见不到人影。

有时高僧会登上孤峰山顶,在皎洁的月光下伴着云彩长啸一声。

----注释----

函:指的是木头盒子,匣子。

经:经书。

无馀:没有剩下。

青霄:一本作“青天”。

----赏析----

士与僧的交往,为禅林平添了不少风流。此诗记述了诗人向一代高僧问禅访道的逸事。此诗的诗眼在于“无馀说”与“啸一声”。大道无言,故无余说,既无馀说,便于月下长啸,让一个人的身、心、声与大自然的峰、云、月完全融合为一体。诗中的“云在青(霄)天水在瓶”乃一名播千秋的绝句,引发了不少后世学人与禅子的褒赞。极有气势的当推宋僧北海心的吟偈:“云在青天水在瓶,平生肝胆向人倾。黄金自有黄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好一句“黄金自有黄金价”,其豪情干天,可谓深得禅趣。

披云月下,崇冈长啸,一直是前人悟证天地至理而无法言说时所钟爱的一种抒怀方式。无论禅者还是道家亦或儒子,均明晓天人合一之大道,并从中得到法悦。元人叶颐有首诗便深具禅韵。诗中有小记,云:“七月望夕,予曳杖步月,直造峰顶,高吟朗咏,豁然长啸,兴尽而返。 明日山下居人,咸言闻清啸,惊醒尘梦者数十家。予因赋诗以纪其事云。”下面便是其诗:“藜杖策风轻,芒鞋步月明。鹤翻青径影,猿度翠岩声。草露沾衣冷,松泉漱石清。崇冈发长啸,尘世梦惊醒。”无独有偶,不仅东土的智者,便是大洋彼岸的觉者也深谙其中醍醐灌顶之妙。美国禅宗诗人加里斯·奈德(1930~),深得东方禅趣,他的一首《面对群山》用现代诗句诠释了他对中国古代高僧们的禅趣的向往:“他爬到泛着泡沫的小河边。他攀着峭壁而上。他把一根手指头伸进水里,一直探到水池的深处;接着把双手全部没入水中。他把一只脚伸进池子。他扔石子儿进池。他双手在水面拍击。他起身,昂首高呼,面对急流、群山,双手上举,狂啸三声。”如此筒笔白描却如此细腻入神,真可谓三昧之作。

----作者简介----

李翱(772~841年),字习之,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凉武昭王李暠十三世孙,北魏司空李冲十世孙,贝州司法参军李楚金之孙。会昌元年,卒于襄阳,谥号为文,故称李襄阳、李文公。曾从韩愈学古文,推进古文运动。思想上,一生崇儒排斥佛老,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主张言行应以儒家的“中道”为标准。著有《复性书》《李文公集》。

摘5颗李子被主人索要5千,路边长的到底是李子还是金子?

在南京横塘,一个男子在路边顺手摘了5颗未成熟的李子后,被抓住并且要求赔偿5000元,看到这个消息的也是惊了,这种的不是李子,是金子吧?这么贵。

01、路边摘果惹事端。

在南京,小张和他朋友一起去外婆家,到外婆家以后,见路边长了很多李子树(果园里的,部分树枝长到外面了),于是顺手就摘了5颗李子,结果这五颗李子摘出来事儿了,在摘下这五颗李子后,小张和他朋友被李子园的主人给抓住了,并且要求赔偿5000元。看到这5000块的赔偿要求,真的是吓我一跳,这李子竟然这么贵,一个李子按50克算,平均一颗李子1000块钱,这一克就要20块钱,很多人觉得这李子和金价没有可比性,确实,但是金子你可以收藏,李子一口下去,1000块钱没了,所以我觉得这李子价格确实是太离谱了。

02、5000元天价李子。

这五个李子肯定是不值5000块的,后来经过警察的协商,这5颗李子算是以100块钱一颗的价钱成交了,我相信经过这次,小张和他朋友也不敢轻易再从路边摘果子了,毕竟500块钱买5颗没成熟的李子,亏了,如果是在水果店买成熟的李子,买上500块钱的,人家店主绝对把你当成一个大客户,弄不好最后还送上几斤。

这个小伙子做出来最夸张的事情还是在论坛上把人家挂上去了,挂的就是说5000块钱买5颗李子,可能是赔偿500块钱后心里不舒服,但是再不舒服也不能这么抹黑人家,况且小张和他朋友确实是有错在先,没经过别人的允许就私自摘果子。

03、路边的果树果实到底该不该摘?

路边的果子究竟该不该摘?我觉得是不应该随便摘人家的果子的,?不问自取便是偷?说的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被别人抓到后,我觉得好好道个歉就没事儿了,我不相信你好好道歉,别人还会讹你5000块钱,人家果农不缺这五颗李子,关键是你的态度太差劲了。如果是你,自己家的李子被偷了,抓到人之后人家直接说赔你20块钱了事儿,都不正眼看你一眼的,你会不会生气?如果别人是态度贼好的跟你说话,再散上两根烟,你基本就不会和他们计较这五个李子的事情了,摘就摘了,毕竟人家的态度那么好,但是小张刚好做了前者,不可一世的态度,谁看见都烦。

如果是道路上,公家种的那种果实,你想吃的话可以随手摘几个,但是要注意这些果实,很可能是重金属超标的,毕竟人家是吸汽车尾气长大的。

总结:

还好双方经过沟通最后是只赔偿500块钱,如果这五个李子最后要真赔偿5000块的话,我觉得真的就和黄金差不多了,一口下去1000块钱,而且李子还没熟,能不能吃都是个问题,希望这次小张能够500块赔偿买个教训,不要随便摘别人的东西,而且做错事情之后要有要给好态度,如果这次积极道歉,我相信这500块钱都省了,弄不好李子熟了人家还请你过来吃。

美国一块钱上面的图案都代表着什么意思

一美元纸币($1)是美国货币额名称。一美元纸币正面印的是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反面印的是美国国徽。

1862年第一张一美元纸钞被使用。上面的肖像人物是财政部大臣所罗门·蔡斯。现代的肖像是在1957设计的。美元纸币是使用了75%棉花和25%亚麻混和材料,还有红色和蓝色的微小丝绸纤维交织其上。它的宽度为2.61英寸(合6.63厘米),长6.14英寸(合15.6厘米),单张厚度为0.0043英寸(合0.11毫米),每张一美元纸钞的质量为1克。财政部经常对货币设计进行微小的改变,但是这些改变通常只被发烧友和收藏家注意到。

一美元纸币被联邦储备银行以蓝丝带运输发行。

正面图案包括,乔治·华盛顿肖像,美国财政部标志。货币标志在1968年被用,组成了上方的天平,象征着公平;底部的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周围是以V型环绕的13颗星,代表了美国的最初的十三个英国殖民地。

钞票正面左侧有一个图案中间有一个较大英文字母,代表发行银行。美国共有12家联邦储备银行。“A”为波士顿;“B”为纽约;“C”为费城;“D”为克里夫兰;“E”为列治文;“F”为亚特兰大;“G”为芝加哥;“H”为圣路易;“I”为明尼阿波利斯;“J”为堪萨斯;“K”为达拉斯;“L”为旧金山。其中纽约的联邦储备银行放著7000多吨的黄金相当於900亿美元(金价上升时,币值也跟著上升),其中只有5%属于美国,其馀是世界各国的。

背面的图案充满象征和数秘术暗示,通常解释如下:

从1782年开始,背面图案包括一个三个环围在一起组成的美国国徽正面图案。金字塔黑暗的一面朝向西方。暗示了当时蛮荒未被探索过的北美西部。金字塔上方独立的「帽子」中,包含一个上帝之眼图案,这象征了虽然美国的建设还没有完成,但在上帝的帮助下,目标一定会达到。旁边用拉丁文写着ANNUIT COEPTIS(他(神)领导我们的事业)。另一句强调的是NOVUS ORDO SECLORUM(时代新秩序)指的是刚刚从英国不久的独立。在金字塔底部写着 MDCCLXXVI 即罗马数字的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签署于这一年。另一个环内的白头海雕并没有为此头戴。另外,鹰前空悬的盾牌象征了这个新国家有能力由国会独立自主,统一。这是盾上方白条象征的含义。鹰喙引出E PLURIBUS UNUM(合众为一)几个字。左右鹰爪分别握着橄榄枝和箭,但鹰头望向橄榄枝,象征着「我们渴望和平,但时刻准备为之战斗」。

象征十三个原始殖民地的数字13(如国旗上的13条纹),在纸币上反复出现:

鹰上方有13颗五角星

金字塔有13阶

ANNUIT COEPTIS共13个字母

E PLURIBUS UNUM也是13个字母

盾上有13道条纹

橄榄枝上共有13片叶子

13枚果子

13支箭

简述货币的发展过程

中国使用货币已有四千年历史,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

1、 最早的货币:天然海贝。

2、 金属货币:铜仿贝与钱_(布)(黄帝后期黄河中下游开始充当等价物)。

3、 商周时期的货币。

天然海贝仍是重要货币。

金属货币广泛使用:

a、铜贝与铜块;

b、钱与布在关洛三晋地区正完成向金属货币的转化 。

4、 春秋时期的货币

空首布:流通于关洛三晋地区,“周、郑、晋、卫”主要为平尖空首布 。

刀化(货):流通于东方齐国,模仿一种生产工具。

蚁鼻钱:流通于南方楚国的铜仿贝。

5、圜钱:圆钱圆孔、圆钱方孔。

秦圜钱:以两为单位,一两钱圆形圆孔无廓,半两钱圆形方孔。

6、 战国时期黄金的流通

战国黄金流通以斤、益为单位,以南斤为主。

7、秦朝时期的货币

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8、 西汉时期的货币

三铢钱、四铢钱、五铢钱、皮币、白金币 。

9、 东汉时期的货币

铁钱: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

五铢钱:公元40年,光武帝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 。

10、王莽时期的货币

二年:错刀、契刀、大泉。

六年:废错刀、契刀、五铢钱发行小泉代替五铢钱,流通大五物: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

六名:金贷、银贷、泉贷、布贷、龟贷、贝贷。

二十八品

11、汉代的货币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仍是法定货币单位,单位由镒改斤,1斤=10000钱?。

汉武帝时期模仿麒麟马蹄有麟趾金(圆)和马蹄金(椭圆)。

西汉时期主要用于赏赐和馈赠,王莽时将黄金收归国有,东汉以后黄金减少,赏赐用丝绸、布帛、铜钱。

12、三国两晋的货币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

蜀:直百钱;

吴:大泉五百、大泉当千。

两晋:未铸新钱,西晋主要沿用汉魏之五铢及各种古钱,东晋元帝渡江后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流通的旧钱。

十六国:河西凉州刺史张轨恢复五铢钱,汉兴钱为我国最早的年号钱。

13、南北朝时期的货币

刘宋:四铢钱;

南齐、萧梁:第一次大量铸铁钱,曾铸铜钱、五铢钱、短百;

陈:大贷六珠;

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

东魏:沿永安五铢;

北齐:常平五铢;

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

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间以绢布交易,五岭以南则以盐米布交易。

14、隋唐时期的货币

隋文帝铸统一的标准五铢钱成为境内流通中统一的货币!

唐法定货币流通制度时钱帛兼行

武德四年废五铢铸通宝钱,规定了成色标准脱离量名钱体系,以重量作为钱币的名称。

15、唐末五代的货币

会昌钱(背面有文字的通宝钱,后来各州都将州名铸在钱的背面)。

五代十国总体比较混乱,周世宗铸周元天宝为铸钱最多的一次。

白银开始进入流通(铜钱减少,绢帛较小的可行性,白银逐渐进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为器饰或财富收藏(银饼、银铤)、贿赂、谢礼、军费供应、地方进献,五代十国之后公私蓄积白银的风气逐渐形成。岭南道、江西道产银最多。

16、两宋时期的货币

宋代的年号钱:在通宝钱规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号。北宋初发行的货币为宋元通宝与通宝无差别,之后还有太平通宝、淳化通宝,历代皇帝每次改元都会重铸新的年号钱。文字都是通宝、重宝、元宝等但是字体有所变化,真、草、隶、篆、行都有。

北宋铜钱区:开封府、京东西、河北、淮南、江南、两浙、福建、广东西等地。

北宋铁钱区:四川

北宋铁钱并用区:陕西、河东

南宋铜钱区:东南、

南宋铁钱区:两淮、京西、湖北

南宋铁钱并用区:荆门,汉中等地

交子:完全可兑现的信用凭证,只能在四川使用。

钱引:不用作货币,只用来兑换,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为钱)

南宋会子:最初在东南地区民间发行,后来政|府设立会子库,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发行会引。

地方性货币:淮交、湖会、川引、银会子。

17.元代的货币

统钞时期:奠定元纸币制度的基础,元朝不铸铜钱。中统元宝交钞以丝为本钱以贯、文为单位 。

至元钞时期:元朝最重要的货币,与中统钞并行流通。

至正钞时期:元代在制度上严禁白银流通,但在民间已有不少使用,纸币与白银相联系。

18、明清时期的货币

银铸币:银铸币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态有银锭、银元宝等。战争后清为对付西方银元流入,自铸银元。光绪十三年,铸造光绪元宝,又称“龙洋”,分单龙和双龙,另外还有光绪帝半身像银币

19、近代的货币

铜铸币从制钱到铜元

银币从银两到银元(流入中国最早的外国银元是西班牙银元,光绪十三年张之洞奏请在广东设局铸造银元,光绪十六年正式批准开铸)。

有时因为特殊原因,同一个国家内的不同自治体可能也会发行不同版本的货币。

例如在英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或甚至偏远离岛的泽西岛、根西岛都拥有各自发行的不同版本英镑,并且互相可在英国境内的其他地区交易,但唯有英格兰英镑才是国际承认的交易货币,其他版本的英镑在英国境外后可能会被拒绝收受。

由于历史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三种不同的法定货币,大陆地区使用人民币,港澳地区因为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法定货币是港元,澳门则是澳门元;此二者并直接或间接与美元挂钩。

扩展资料:

货币分类标准

方法1

以发行者来分类,可分为公钱(法定货币)、私营货币和区域货币(社区货币)。公钱一般说来由来发行,当它存在的时候,一般说来占主导地位。私钱和区域货币则由非机构来发行。

按材资来分类,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使用不同的物品作为货币。可分为贝壳、珠子、棍子、金属货币(参见商品货币)、纸币以及数字货币。就性质来分,可分为真实货币和虚拟货币。

方法2

以物易物 定义:本身有价值(货币价值≠商品价值) 使用时间:古代 缺点:过程费时、不易达成交易、无保障、不易携带

商品货币 定义:本身具有价值(货币价值=商品价值) 缺点:沉重、易碎、无保障、不易携带

法定货币(强制货币) 定义:以法令强制规定(任何人皆不得拒绝)其价值(货币价值>商品价值)

塑胶货币 定义:不属于货币的一种,仅为延迟支付的工具

本位:

1,金本位

最初的纸币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两者可以同时流通,纸币的发行量也比较少。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速度空前的膨胀与发展,于是纸币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但是它们仍然有黄金作为发行的保障。这种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

2,银本位

用白银做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通货的基本单位由定量的银规定的货币本位制。

在货币史上,银比金更早地充当本位货币。但在充当货币商品方面,黄金远胜于白银。西方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银本位制先是过渡到金银复本位制,19世纪20年代后又为金本位制所取代。

到了19世纪末,随着白银铸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白银价值不断降低,金银之间的比价大幅度波动,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除了中国以外,各国先后放弃了银本位制。只有墨西哥、日本、印度等还保留银本位制。

3,复本位

同时规定黄金和白银为货币单位基础的本位叫做复本位。实行复本位实际上是同时实行金本位和银本位。复本位的优点是:由于货币单位以两种贵金属为基础,复本位货币价值比金本位或银本位的货币更加稳定。

如果金价上涨,复本位的变化小于金本位;如果银价上涨,复本位的变化小于银本位。而复本位的主要问题是:它有时成为金本位,有时成为银本位,难以起到双重本位的作用。

复本位制亦称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同时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比的一种货币制度。其对称是单本位制,即银本位制或金本位制。英、美、法等国在确立金本位以前均曾在 18~19世纪长期用复本位制。

4,不兑现本位

不把贵金属作为货币单位的基础,并且规定纸币不兑换贵金属的本位叫做不兑现本位,又称为信用本位。按照这种本位制,人们可以用一种纸币兑换另一种纸币,但不能兑换贵金属。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金本位或银本位制条件下,一国的货币供给量取决于它的贵金属存量,而贵金属存量又取决于贵金属的勘探和开情况,所以货币供给量不能适应经济变化和发展的需要。

但是在不兑换本位制条件下,可以决定货币供给量。因此,不兑现本位制更有利于对经济的调节。

5,纸币本位

纸币本位制,亦称“自由本位制”。以国家发行的纸币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国家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也不允许纸币与金(银)兑换,纸币作为主币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国家也发行少量金属铸币作为辅币流通,但辅币价值与用以铸造它的金属商品价值无关。

由于发行纸币是国家的特权,在中央银行国有化之后,国家便委托中央银行发行纸币。中央银行发行纸币的方式是通过信贷程序进行的,所以纸币实际上是一种信用货币。

由于该种货币制度不与黄金挂钩,纸币发行量一般由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决定,国家要对其实行严格的管理,所以也叫“有管理的通货制度”。当今世界各国的货币制度,几乎都是纸币本位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