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原装防锈油价格合理_防锈油生产厂家
1.油茶树是中国独有的吗?
2.称赞茶油的诗句
3.桐油石灰膏的桐油
油茶树是中国独有的吗?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也是我国江南低丘陵区最重要的食用油料树种,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被誉为“东方树”。主产于我国南方各省,如江西、湖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安徽、贵州、河南、云南、湖北等省(区),四川、陕西、台湾、江苏等地也有栽培。油茶分布区的北界在淮河-秦岭一线;南界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北纬18°21′~34°34′之间);东界为东南海岸和台湾;西界是云南的怒江流域和青藏高原的东缘。垂直分布在东部地区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西部地区可达海拔2000米。
称赞茶油的诗句
1. 关于茶油的诗句
关于茶油的诗句 1.描写油茶的诗句有哪些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食后,曾为油茶赋“芳香滋补味津津,一瓯冲出安昌春”的诗句。
清代雍正皇帝到武陟视察黄河险工,知县吴世碌以油茶进奉,雍正食之大喜,称赞“怀庆油茶润如酥,山珍海味难媲美”。
1. 油茶茶科,油茶属常绿小乔木。因其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 ;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
2. 分布范围:
油茶树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它生长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及丘陵地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贵州等地。
从长江流域到华南各地广泛栽培,是主要木本油料作物。长期栽培,变化较多,花大小不一,蒴果3室或5室,花丝亦出现连生的现象。海南省800米以上的原生森林有野生种,呈中等乔木状。
3. 生存习性:
油茶喜温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6~18℃,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突然的低温或晚霜会造成落花、落果。要求有较充足的阳光,否则只长枝叶,结果少,含油率低。要求水分充足,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但花期连续降雨,影响授粉。要求在坡度和缓、侵蚀作用弱的地方栽植,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一般适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而不适于石块多和土质坚硬的地方。
4. 繁殖方式:
油茶以、插条或嫁接繁殖。为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多用插条或嫁接育苗,然后进行栽植造林,最适造林季节是立春到惊蛰,也有在10月份进行的。直播造林以冬季最好。
2.描写土茶油的诗句,经典语句
解答:
土: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茶:
即事
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油:
《送人归黔府》
司空曙
伏波箫鼓水云中,长戟如霜大旆红。
油幕晓开飞鸟绝,翩翩上将独趋风。
3.山茶花,山茶油的诗句
描写山茶花的诗句:
1、吐丝心抽须,锯齿叶剪棱。
2、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3、来从山堑侧,开称画檐牙。
4、花近东溪居士家,好携樽酒款携茶。
5、浅为玉茗深都胜,大曰山茶小树红。
6、山花又晚出,旧不闻图经。
7、黄香开最早,与菊为辈朋。
8、日丹又其亚,不减红带鞓。
9、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10、犹爱并山茶,开花一尺盈。
11、影薄谁停绣,香清似煮茶。
12、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
13、翠翼高攒叶,朱缨澹拂花。
14、苍然老树昔谁种,照耀万朵红相围。
15、玉皇收拾还天上,便恐筠阳无此花。
16、几多轻敛态,月动夹窗纱。
17、花深嫌少态,曾入苏公评。
18、岂徒丹砂红,千古英雄血。
19、山花山开春未归,春归正值花盛时。
20、名誉漫多朋援少,年年身在雪霜中。
21、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22、白茶亦数品,玉磬尤精明。
23、迩来亦变怪,纷然着名称。
关于山茶油的诗句:
早在2300年前,我国民间就有摘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的传统。据公元前三世纪《山海经》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其 “员木”即指油茶树。因其稀有的和对人体健康的特殊功效,历来为指定进贡品,在明清时期尤为盛行,在当时享用山茶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据史料记载:楚汉之争,汉高祖刘邦受伤,行至武陟食茶油,食之伤愈体健,遂封为宫廷御膳。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食后,曾为油茶赋“芳香滋补味津津,一瓯冲出安昌春”的诗句。清代雍正皇帝视察黄河险工,知县吴世碌以油茶进奉,雍正食之大喜,称赞“怀庆油茶润如酥,山珍海味难媲美”,并传旨广开油茶馆,油茶由此声名远扬。
以上供参考。
4.请问古代有没有专门咏茶油的诗歌
古代的没听说。现代的倒有
茶油之都漫咏三首
马笑泉
油茶树
抱子怀胎藏大异,
农民状貌命亦同。
忍得千载风雨苦,
笑看今朝万岭荣。
油茶花
素颜不染凡花艳,
月貌经霜韵更清。
酿就心头一捧蜜,
来偿人世种植情。
茶油
色似黄金香似桂,
千锤百叩现真形。
养颜祛病长生药,
籍在东方山海经。
5.描写油茶的句子
1、酥油茶也是藏族群众祭神待客的礼仪物。
敬神以酥油和茶为佳,待客则茶酒并重。待客时,全家排在门前,向来客敬一杯酒。
献一条哈达,即是最高的礼节。而送别亲人时,则背着酥油茶送到车站亲人上车后,还要敬三次茶,喝完才能上路,取吉祥如意、一路平安、万事大音之意。
在川滇藏区,酥油茶还是年轻人恋爱的介质,流行在该地区的“茶会”,可以说是一次公开的集体恋爱,最为农牧区的年轻人所喜爱。……2、酥油是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
藏区人民最喜食牦牛产的酥油。产于夏、秋两季的牦牛酥油,色泽鲜黄,味道香甜,口感极佳,冬季的则呈淡**。
羊酥油为白色,光泽、营养价值均不及牛酥油,口感也逊牛酥油一筹。酥油滋润肠胃,和脾温中,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颇高。
……3、酥油是藏族人民用手工工艺从牛羊奶中提炼出的奶油。提取的方法既简单又别致:先将鲜奶加温煮熟,晾冷后倒入圆形木桶中,桶中装有与内口径大小一样的圆盖,中心竖立木柄,下安十字形圆盘,打酥油者紧握本柄上下捣动使圆盘在鲜奶中来回撞击,直到油水分离。
这个过程就叫做“打酥油”。……4、酥油茶为什么要“打”?这是因为酥油茶的制作既简单,又复杂:将砖茶或沱茶捣碎放入锅中,加水熬煮,几度开沸后,撒少量土碱、催出茶色。
再将沸开的茶水,倒进碗口粗、半人高的酥油筒里,放进适量的酥油、盐巴,抓住筒中的木杵,上下搅动,轻提重压,反复数十次,使油脂与茶水充分融合,变成了色味香俱全的酥油茶。如果不是这样打制,把酥油扔进茶锅里,用明火烧煮,就会油茶分离,非常难喝。
……5、雪白的羊奶里,不能落进半点的尘土,我和乔畔的爱情里,不能有一点的意。捣啊捣,捣啊捣,捣啊捣,捣啊捣,一棍一棍要落实,不能有半点的杂念与私心。
捣啊捣,捣啊捣,捣啊捣,捣啊捣,倘若不爱那个骑马的人,就不要走出毡房笑脸相迎!……6、藏乡的酥油茶便是其中一朵奇葩。酥油茶是藏乡群众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一种饮料,也是藏族人民待客、礼仪、祭祀等活动不可或缺的用品,极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刚进藏的汉族干部,要适应高原环境,首先要过生活关,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能不能喝酥油茶。……7、用酥油茶待客,是藏族的古老传统,也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西藏茶道”。
我在藏民的家里看到,主妇献上哈达请客人落座后,会从色彩艳丽的藏箱里取出珍藏的瓷碗,仔细擦拭干净,放到客人前面的茶几上,然后捧来早已备好的酥油茶壶,轻轻摇晃几次,使油茶均匀,倒茶时,壶底不能高过桌面,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喝茶前,要用无名指沾茶少许,弹洒三次,奉献给神、龙和地祗。
……8、酥油茶你知道吗?这可是藏族人民最爱喝的饮料呢!它具有极高的热量,淳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顿爽。甜甜咸咸的,有浓浓的奶香味,是美味可口的饮料。
有趣的是,喝酥油茶还有个规矩呢!一般是边喝边添,不一口气喝完,但对客人的茶杯总要添满;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动它;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里的茶添满,客人就摆着,告辞时再一饮而尽。这就是藏族的喝茶规矩,你也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呢?……9、不喝酥油茶,怎么算是到过西藏呢?于是捧起碗酥油茶吃药般大口灌下去,哗!登时一股夹带着奶香茶香的暖流直透五脏六腑,温润惬意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
我觉得可口,便又连喝了两大碗酥油茶,原先的饥寒苦乏顿时消散无踪,通体舒适。由于是热饮,那股骚膻味倒没多大感觉。
吃完藏餐后我再细细品尝那股淡**的酥油茶,感到茶味咸味奶油味适中,口感很好,多喝无妨。不知不觉中,竟把那一暖水瓶酥油茶都喝完了。
……10、在藏区,一般藏族群众早上都要喝上几杯酥油茶才去劳动和工作。到藏族同志家中作客,也会得到酥油茶的款待。
热情好客的主人会拿出家中最好的酥油茶,恭恭敬敬地捧到客人面前,客人不能轻易拒绝,至少要连喝三碗。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喝酥油茶的规矩,一般是边喝边添,每次不一定喝完,但对客人的茶杯总要添满;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动茶杯,如果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里的茶添满后,你就那么摆着,告辞时再一饮而尽。……11、在西藏,离不开茶,天天离不开茶,那里的“茶文化”情调浓郁得难以化解。
茶在西藏并非仅仅是饮料,它曾是乌金货币,是西藏神话传说里的生命树,是唯一能与经书珍宝放入佛像体内的圣物,是吉祥美好的象征,是与俄罗斯的面包和盐一样的待客珍品。 ……12、女主人送过来一把硕大的铜壶,把手的黄铜映着亮光,酥油茶在粗瓷大碗四周泛起一层浓浓的泡沫,微甜,微咸,茶叶很粗,以粳为主,此时此地却赛过安溪的铁观音,阿里山的乌龙,滋润,妥帖,温暖,安逸。
清冷冷的月光,照在冒着腾腾热气的茶碗上,像极了一幅失落在民间灶台后墙的名家写意。月色里隐约可见海拉尔河,左一弯,右一曲,从远古来,向未知的远方蜿蜒而去。
……13、鱼儿离不开水,藏民离不开酥油茶。在严寒缺氧的高原雪域,一个民族能够生存下来,已经是一个奇迹。
而酥油茶既能驱寒暖身、止渴充饥,又能补。
桐油石灰膏的桐油
桐油是一种优良的带干性植物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不导电等特性,用途广泛。
它是制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建筑、机械、兵器、车船、渔具、电器的防水、防腐、防锈涂料,并可制作油布、油纸、肥皂、农药和医药用呕吐剂、杀虫剂等。 桐油 (《日华子本草》)
植物形态详油桐子条。
化学成分从油桐子热压所得的桐油,是一种干性油(碘价157~170),以高温(200~250℃)加热,可因自行聚合而成凝胶,甚至完全固化。
此特殊性质是由于其主要成分α-桐油精的聚合,这是其他干性油所未有的特性。
桐油含α-桐酸83%和三油精15%。
比较详细的数据:桐油的混合脂肪酸含α-桐酸74.5%,亚油酸9.7%,油酸8.0%,饱和脂肪酸3.3%,不皂化物0.1%。
又一资料:α-桐酸77%,亚油酸10%,油酸9%,饱和脂肪酸4%。
α-祠酸分子中含有三个共轭双键,故有多种几何异构体。
在饱和脂肪酸中有硬脂酸和棕榈酸。
桐油含维生素E及角鲨烯。
又含植物甾醇、戊聚糖及几种蛋白质。
桐油的毒性成分,桐酸是其一,但还夹杂着油桐子中的有毒皂素等毒质(参考油桐条)。
又热桐油上发生的气体,与皮肤接触能引起急性皮炎。
性味甘辛,寒,有毒。
①《日华子本草》:冷,微毒。
②《纲目》:甘微辛,寒,有大毒。
功用主治-桐油的功效探吐风痰。
外用治疥癣,臁疮,汤火伤,冻疮皲裂。
①《本草拾遗》:摩疥癣虫疮,毒肿。
②《日华子本草》:敷恶疮疥及宣水肿。
③《纲目》:涂胫疮、汤火伤疮;吐风痰喉痹,及一切诸疾,以水和油,扫入喉中探吐。
用法与用量外用:涂擦、调敷或探吐。
选方①治血风臁疮:一胡粉(煅过,研)、桐油调作隔纸膏贴之。
二船上陈桐油石灰(煅过)、人发(拌桐油炙干)。
为末,仍以桐油调作膏,涂纸上,刺孔贴之。
(《简便单方》) ②治慢性溃疡:桐油、鲜桑白皮适量。
捣烂,敷于创面,干后再换,直至痊愈为止。
(《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③治脚肚风疮如癞:桐油、人乳等分。
扫数次。
(《濒湖集简方》) ④治酒齄赤鼻:桐油入黄丹、雄黄敷之。
(《摘元方》) ⑤治冻疮皲裂:桐油一碗,发一握。
熬化瓶收,每以温水洗令软,敷之。
(《救急方》) ⑥解砒石毒:桐油三升灌之,吐即毒解。
(《华佗危病方》) ⑦治被火灼伤:桐油、石灰。
先将石灰搅水澄清,取清水,入桐油数滴,急以竹枝搅之,半时起白色胶质,敷患部,清快异常。
(《中医科学》(4):63,1936) ⑧治指疔:用纱布浸桐油包患处;或将患指浸泡在桐油内。
(《贵州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外科炎症以桐油和石膏粉调敷患处。
如用药及时,对急性化脓性炎症有促使其吸收消退或局限的作用。
据65例各种软组织急性炎症的观察结果,用药1~10天后有46例炎症完全消失,6例炎症局限,症状好转;13例脓肿缩小,自行破溃或经小型切开引流而痊愈。
用于急性阑尾炎11例,于3~14天全部治愈;阑尾脓肿17例,除1例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而死亡外,其余均在7~15天治愈;慢性盆腔附件炎13例,均于3~6天痊愈;其他如膈下脓肿、腹腔脓肿、急性胆囊炎、局限性腹膜炎、扁桃体脓肿、齿槽脓肿等,用药后亦有良好效果。
治疗过程中,须根据病情需要结合其他疗法,如应用抗菌素、输液、输血等。
对已经成熟的脓肿或业已切开引流者,及急性穿孔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溃破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应及时取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
制剂及用法:以桐油30~40毫升与生石膏粉100克混和,调匀后涂于纱布或油纸上,外敷患处。
腹腔炎症则敷于病变部位的腹前壁上;盆腔附属器官炎症敷于下腹,或用阴道坐药方法;扁桃体炎及齿槽脓肿等敷于下颌部。
敷药宽度必须超出炎症浸润范围。
根据病情轻重每日换药1~3次 ②治疗灼伤力求在灼伤后10分钟内,把灼伤的肢体浸泡于桐油桶里,浸泡时间以病人患肢离开油桶后疼痛消失或只有轻微灼感为止。
浸泡后用消毒纱布沾生桐油敷贴患处,每天更换1次,至创面干燥为止。
试治9例,浸泡后灼伤处周围红肿明显缩小,起泡也减少。
Ⅲ度灼伤焦痂干燥后脱落自愈。
没有出现感染,且愈后瘢痕柔软,不引起功能障碍。
③治疗寻常疣先用缝衣针或小刀将疣的表面轻轻刮破,随即将油桐果的胶汁滴在疣面,听其自然干涸结痂,自行脱落。
如患处脱痂后,仍有部分疣组织尚未脱落者,再滴药1~2次,以愈为度。
滴药后不要用水洗涤患处,以免影响结痂。
治疗8例,除1例多发性滴药3次未效外,其余7例单纯性经滴药1~3次均脱落,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毒性桐油毒性较大,临床都作外用,禁忌内服。
中毒者均系误食(将桐油误当一般食油烹调菜肴)所致。
据289例观察,误食后大多在2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最早者40分钟,少数在4小时左右。
主要表现为恶心、频繁的呕吐;其次为腹痛,头痛,头晕,呼吸困难,四肢抽搐,手足麻木、发冷,呕血、便血,发烧;严重者出现昏迷和喉肌痉挛。
实验室检查提示,部分病例的肾脏有轻度损害;并能加剧肝脏疾患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改变。
经及时救治均告恢复。
此外,尚有因持续食入微量桐油(食油中掺有桐油)而引起亚急性中毒者。
据52例报告,其临床表现较之上述急性中毒有如下不同之点:一胃肠症状轻;二全身症状明显,发热、气憋、手足发麻远多于急性中毒,且有下肢水肿、感觉减退、潮红灼热、心脏扩大等急性中毒者罕见的征象;三预后较严重,本组病例中有5例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