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口碑好食用油价格多少_韶关最新油价
1.广东河源紫金种植油茶树补贴多少
2.今年47岁,在韶关一公司工作10年,社保买了6年,现在得了大病,可能无法工作。好心人给我出意
3.广东省韶关市华生药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广东河源紫金种植油茶树补贴多少
1\广东梅州市油茶种植面积将达40万亩.cnfol
2\广东清远连水瑶胞种油茶人均收入900元 糖酒快讯 2007-10-10 15:32 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连水村委会现拥有油茶树6200多亩,其中有5300多亩挂果。
3\广东祥旺高山油茶种植场
油茶是主要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茶油及其副产品具有多种用途,茶油更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但一直以来,油茶由于品种良莠不齐,疏于管理,综合开发技术不成熟等原因,而“养在深闺无人识”。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下,油茶作为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市场前景看好,山区因地制宜发展油茶种植,经济效益正日益凸现。
广东油茶的发展对策
1 合理规划
发展油茶生产切忌一哄而上,各县市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相对集中发展,在河源,韶关,梅州等市形成2~3个油茶产区,每个产区有1个较大规模的综合加工厂,培育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规模效益.如在河源市龙川的千家欣油茶厂,目前生产的原料还远远不能满足,可在龙川,紫金,和平等几个县发展;梅州可在梅州市建立一个综合加工厂,在平远,梅江区,大埔,蕉岭,丰顺等县适当发展.
2 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油茶适应性强,能在土壤瘠薄,干旱的立地条件下生长,开花,结果,生产成本较低,管理也较方便,但是,并不等于油茶不需要管理.发展油茶生产不能再象以前那样广种薄收,要好好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提高油茶生产水平.广东适合油茶发展的主要是粤北,粤东北的山区县,这些地方也是广东省大力扶持的山区县,结合利用部分扶贫资金.给予一定的补助.主要用于优良种苗的培育及新技术推广,建立优质高产示范林,产品的精深加工等,以群众投工投劳为主,使油茶生产效益进一步提高.
3 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要提高油茶的栽培管理水平,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对优良品种及无性系的选育和推广.曾经对全省的油茶进行调查,并选出阳春油茶等优良品种及无性系,建立种质圃,在韶关林科所也曾建立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均没有很好的保存,甚至原来选出的优良母树也受到破坏.为此,华南农业大学经济林研究中心近两年已从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引进一些优良农家品种及无性系,对这些种源进行比较分析及适应性试验,并在省内开展种质调查与收集工作. 2) 对现有的低产林分进行合理的改造.广东现有9.1万hm 的油茶低产林分,加强对现有油茶林改造和管理,是迅速增加总产,提高单产和质量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措施.对老,疏,残油茶林,用良种预栽更新,高接换冠,垦复,施肥等技术措施,产量可提高几倍,甚至十几倍. 3) 取立体经营模式,进行间种绿肥,经济作物和药材等.油茶林收益较慢,进入盛产期一般要6~7 a,如在油茶林内间种花生,豆类,广金钱草,五指毛桃,九节茶等,既可提高茶油生产的经济效益,又能促进油茶生长.
4 开展综合利用研究
发展油茶生产,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开展对茶油,茶枯,茶壳等的深加工综合利用研究.广东省以前建立的油茶加工厂都已经停产,转产,油茶产地多为贫困落后山区,较为分散,加工还处于作坊式的榨油为主, 设备落后,制取的茶油色泽较深且浑浊,品质不高,茶枯饼粕营养成分在压榨过程中部分被破坏,综合利用价值下降,且茶枯饼粕中残油率高.因此,应尽快对茶油进行精炼,开拓国际食用茶油市场;提炼茶油的有效成分.生产化妆品,药品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对茶枯,茶壳等进行深加工,生产油茶系列产品.提高油茶生产的综合效益.
5 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目前,广大消费者对茶油认识还不够,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不含芥酸和黄曲霉素,是最好的保健食用油,长期食用茶油,对心血管硬化,高血压,高血脂,肠胃病,肝炎等有预防作用,并有一定的疗效.因此, 应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消费者对茶油知识的普及程度,拓展茶油的消费市场.全世界有4O多个国家以油橄榄油作为主要食用油,价格比豆油和菜油高4~8倍.而质量可以和油橄榄油媲美的茶油出口量还不大,茶油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用于生产高级化妆品,泰国,马来西亚等从中国进口茶籽和茶枯进行加工,提取皂素,作生物农药和机床的抛光粉等uj.可见茶油及其副产品在国际上是有一定市场的.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提高较快,本地市场有较大潜力;外贸出VI也处于领先地位.每年均有两届中国商品出VI交易会在广州举行. 所以,内销外销均有较大的优势,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各省、县(市)适宜发展的油茶品种表
省(区)
县(市)
优良品种及优良无性系
湖南
平江、宜章、安化、慈利、桑植、新化、沅陵、保靖、古丈、石门、龙山、江华、城步
亚林4、亚林9、亚林1、湘林1、湘林2、湘林3、湘林5、湘林6、湘林7、湘林10、赣林1、赣林2、赣林3、赣林4、赣林6、赣林7、赣林8、桂2、桂4
江西
上饶、广昌、黎川、宜春、遂川、安远、寻乌、修水、崇义、龙南、安福、吉水、乐安、资溪、萍乡、定南
亚林4、亚林9、亚林1、湘林1、湘林2、湘林3、湘林5、湘林6、湘林7、湘林10、赣林1、赣林2、赣林3、赣林4、赣林6、赣林7、赣林8、桂2、桂4
安徽
金寨、霍山、六安、舒城、潜山、岳西、太湖、枞阳、无为、歙县、绩溪
亚林4、亚林9、亚林1、湘林1、湘林2、湘林3、湘林5、湘林6、湘林7、湘林10、赣林1、赣林2、赣林3、赣林4、赣林6、赣林7、赣林8、桂2、桂4、寒露1—8号
河南
新县、商城、罗山、固始、光山、西达、南召、浙川、确山、鲁山、卢氏、洛宁、宜阳、孟津
亚林4、亚林9、亚林1、湘林1、湘林2、湘林3、湘林5、湘林6、湘林7、湘林10、赣林1、赣林2、赣林3、赣林4、赣林6、赣林7、赣林8、寒露1—8号
今年47岁,在韶关一公司工作10年,社保买了6年,现在得了大病,可能无法工作。好心人给我出意
李明素,女,55岁,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龙坝镇梁滩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
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一旦坍塌,群众生还的可能十分渺茫。李明素毅然决定带领一家三口,立即展开营救。李老师用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楼之间的四幢房屋屋顶,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家屋顶。当30多名群众爬到隔壁王孝伦家楼顶时,由于两家间隔太大,群众被困在了王家楼顶上。李明素来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绳索拼接在一起,将楼梯搭在两屋之间,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人们顺着一个个向李明素家转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李明素的指挥下,老人、小孩、妇女、男人,依次爬了过来。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2岁小孩,一共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就在最后一个人离开不到10分钟,王孝伦家的房子轰然倒塌,顷刻消失在滚滚洪水之中。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情绪很不稳定。李明素又安抚大家说,要相信党,相信,一定会来救我们的。不久,救援队来了,用绳索搭起一条滑道,惊慌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通过。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后是年轻小伙子。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
李明素说,“在这次洪灾中,虽然我的损失很大,但受灾的群众还很多,需要党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作为一名***员,我有决心和信心与党和一起共渡难关,困难只是暂时的。”朴素的话语,表达出一名***员崇高的精神境界。
2007年,李明素先后被重庆市妇联、全国妇联评为重庆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吴显才事迹
吴显才,男,53岁,党员,重庆市巫溪县乌龙乡大坡村党支部书记。
15年来,吴显才义务赡养了45位老人,先后有22位老人在他的关怀中安详地走完生命历程,6位老人回到了亲人身边。目前,吴显才仍在赡养17位老人。
1988年寒冬的一天,吴显才在路上碰到一位老人,她穿着破烂的单衣,蜷缩在路边,冻成一团。吴显才把老人送回家,看到这位老人无依无靠、一贫如洗,被子又黑又臭,枕头竟是一块砖,他泪如泉涌。他在周边几个村里做了调查,结果发现有几十位孤寡老人过着类似的生活。1990年,吴显才说服妻子,倾其所有,买下家对面的一个废弃酒厂,改造成一座有16间房屋的敬老院,并给敬老院取名“常乐”,希望老人们能够天天快乐。年底,来自8个村的16名孤寡、残疾老人,住进了敬老院。
70岁的马昌炳老人刚到敬老院时,因为长期没有吃肉,一吃肉就拉肚子,吴显才每次都帮他清洗。70多岁的田代翠老人患有间歇性,吴显才细心伺候她,让她认了自己做儿子。63岁的谭传贤是个哑巴,还有智力障碍,唯一的依靠世后,她顿时失去了生活来源,吴显才听说后收留了她。任国贤与老伴谭吉寿,拉扯智残儿子生活,因年事已高而生活陷入困境,吴显才收留了这一家三口,一养就是11年。
吴显才15年间收养的45名老人中,有半数是残疾人。那些去世的老人,都是吴显才这个“儿子”送终。他们在弥留之际,老泪纵横地叫着“恩人”,拉着吴显才的手久久不愿松开。1993年,吴显才购买了1.5亩荒山,开辟了“常乐敬老院公墓”,在墓地栽树种花,让辞世的老人与鲜花、松柏为伴。当年,国家民政部向他颁发了一块“德高义重”的匾牌。
建成敬老院时,吴显才就背上了6000元。以后每年都要为敬老院提供近1万公斤大米、1000多公斤猪肉、近500公斤食用油、两三百公斤盐巴,加上缝制衣服、添置被褥,还有医药费、丧葬费、电费及其他开支。吴显才还拿出家里的3亩承包地,供敬老院种菜种粮;在自家承包的荒地上,开垦出20亩药田;办养殖场,建棕器加工厂、预制件厂、木材加工厂三家小作坊。15年来,他先后投入了30多万元,让这些无依无靠的老人生活无忧。去年12月,他又投资13万元第二次改造敬老院,每层楼设一个带洗澡间的卫生间,老人们睡上了席梦思床垫,电视机换得更大了,厨房里摆上了电冰箱。
2006年吴显才被评为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陈培玉(已故)
陈培玉,女,生前为重庆市巴渝航运公司下岗职工。
一个被群众誉为精神永不下岗的下岗女工,一生十多次救人,最后为救落水群众献出了年仅44岁的生命。
2004年10月20日晚,在重庆巴南区轮渡渡口,两名群众不慎跌入滚滚长江,此时,在轮渡上的陈培玉听见呼救声后,来不及脱掉衣服和鞋子便纵身跃进湍急的江水中。波涛汹涌中,她奋力向落水者游去,并抓住了落水者的衣服,可落水者在慌乱中突然将陈培玉的脖子紧紧扭住,两人不停地在江面上沉浮,陈培玉最终英勇牺牲,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见义勇为的壮歌。
陈培玉的救人壮举不是偶然的,与她44年的人生经历和她一贯的英勇行为分不开。生前,陈培玉的主业是船体除锈油漆工,“副业”则是下水救人,并一干18年。1983年秋,陈培玉回涪陵老家,遇到一位被江水冲出几十米外的落水者,她一个猛子扎进江中,搏激流,闯险滩,将落水者高高举过头顶。1988年夏天,陈培玉的邻居巫天幸不慎落入长江,危难之时,陈培玉不顾一切跳入江中,半个小时后巫天幸被救了上来,陈培玉却累得瘫倒在地。1981年和1988年长江涨大水,陈培玉作为公司水上抢险队惟一的巾帼英雄,和男同事一起积极救援,救起多名落水者。2001年,她跳入河中救起了因在河边洗衣而落水的下岗职工李新萍。
18年来,陈培玉不顾自身安危,十多次跳入长江救起落水群众。一次下水救人就有一次生命危险,陈培玉10多次下水救人,就经历了10多次死亡的威胁。
陈培玉家境困难、生活艰辛,但她依然热忱地帮助身边的人。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个“随便哪个时候都笑嘻嘻的人”。性子直、热心肠,周围的人有个大事小事,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说话,谁家有点什么麻烦她总是从头到尾,关注到底。
陈培玉2004年被重庆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廖桂林事迹
廖桂林,男,49岁,党员,重庆市开县厚坝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廖桂林凭着终身信仰和一身正气,用忠勇、热血、善良谱写出一曲曲英雄之歌,被家人称为“管得宽”,被群众唤为“廖英雄”,被媒体誉为“三峡上空一只高翔的雄鹰”。
在2004年百年不遇的“9?4”洪灾中,廖桂林凌晨冒着瓢泼大雨去街上帮助转移群众300多名后,又在洪水中带病连续奋战了17个小时,救出小孩、老人20多人,直到体力不支被洪水卷走。他获救后,发现自家财物已被洪水“洗劫”一空,女儿也因洪水浸泡心脏病复发住院。在去探望女儿的途中,忽见丰胜沙发家具厂发生火灾,他又第一个奋不顾身地冲上前扑火,因车间30多桶燃油物品连续爆炸,被炸成重伤。他在医院苏醒后第一句话就问大火扑灭了没有,妻子心疼地回答他:“火已扑灭,附近的加油站、学校、医院和1000多户6000多居民的生命财产都保住了,你怎么能刚出洪水又进火海啊!?”他脸露笑容地说:“我是一名***员,我不上,谁上?!谁让我是‘管得宽’呢。”
2001年8月,廖桂林为救金峰乡新华村村民谢小春,死命抱住歹徒。眼看歹徒高举菜刀,要朝谢小春的脖颈砍去,他毫不迟疑地用自己的胳膊硬生生挡住了这一刀,结果左手肘缝合了18针,至今还有一条两尺多长的伤疤,4个指头完全失去功能。中央电视台记者问他:“老廖,今后你再遇上持刀歹徒怎么办?”他回答说:“为了正气,我不怕死,今后遇上了我还要上!”廖桂林就是这样用鲜血维护着社会正气,先后见义勇为60余次。他空手夺刀、悬崖搏斗、追擒逃犯、勇夺、跳河救人、危房救孤,15次负伤,4次住院,全身留下了十几处刀疤,听力、视力严重下降,左手只有大拇指完好无损,其余四根手指都只剩下半截,法医鉴定为6级伤残。
廖桂林从事基层调解工作18年,调解了各类民间诉讼近1300件,免费法律咨询1万余次,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他还照顾赡养罗文贵、熊丛贵两位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长达30多年,为他们提供住房、衣物、钱粮,打水、做饭、熬药、擦身洗澡、倒大小便,任劳任怨,直至老人去世。他将社会各界送给他的慰问金、救助金全部捐给了五保老人和失学的贫困儿童;一家人节衣缩食,省钱给因脑出血全身瘫痪10年的母亲和患有重度风湿性心脏病的女儿看病。
廖桂林先后荣获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并在人民大会堂作了先进事迹报告。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张和龙事迹
张和龙,男,47岁,党员,重庆石龙技工劳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这位巴南区石龙镇大连村三社的农民,年汇入民工流,1999年任重庆市巴南区群龙劳务输出公司经理,开始带领家乡民工“闯天下”。在创业征途中,他以诚信为基石铸就了全国劳务品牌商标“石龙技工”。
张和龙视信守合同为企业生命,为保证合作方对民工数量和素质的要求,他不惜高成本异地征收民工和超成本培训民工;为保证按时交货,不惜用高额补助组织员工加班,不惜改铁路运输为航空托运;为保证产品质量,对员工操作要求严而又严。公司成立不久,承包了黑龙江尚志市帽儿山钢铁厂暖气片生产劳务,由于原材料涨价导致生产成本超高,公司如兑现合同就会严重亏损甚至破产,但他没有走人,毅然借钱兑现了合同。守合同、讲诚信为公司获得了续包权,赢得了社会美誉,推动了公司发展,而今已成为10多万人的石龙劳务集团,在全国建了9个分公司。在创业之初,因履行合同导致公司亏损,有人提议减发或缓发民工工资,张和龙断然否定说:“我也有过打工拿不到工资的经历,按时足额兑现工资是我在招收工人时的郑重承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言信行果。”发工资的日子越来越近,民工紧锁的眉头,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悄悄让家人汇去,如期予以兑现。
近6年来公司为帽儿山钢铁厂创利1.5亿多元,上缴国家税金近2000万元。张和龙不仅视纳税为义务,而且把热心公益捐款捐物也看作“义务”,悄悄关注着尚志市的特困家庭,时刻惦念着老家的路桥、校舍等,先后个人捐款75000多元。他说:“我在家乡长大,在尚志创业,不能丢了根、忘了本。”
张和龙以诚信获得了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首届十佳农民工等荣誉称号。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段彩均事迹
段彩均,男,42岁,党员,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段彩均诚实无价、守信天价,让一个负债率高达300%的国有老企业涅盘而生,一年扭亏、三年跃升为重庆工业企业50强,目前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家装电线生产企业和最大的铜型材产品加工制造企业,创下瞩目的“鸽牌奇迹”,是国企成功改制的典范。
2001年初,段彩均及其班子在一无固定资产、二无流动资金,负债700余万元危难之际,投资组建了现代国企——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凭借着“不相信国有企业搞不好、为全体职工创造政绩”、“诚信、向上”的理念,主攻家装电线电缆,以“诚实”为基石,实施质量品牌领跑战略,推行质量事故全额赔偿并加扣10%的企业名誉损失费的制度,以现代企业家的优秀素质引领着团队向市场传递着诚实信息,市场也因此让“鸽牌”展翅高飞。至今,资产总额达到5.9亿元、产销额12.19亿元,分别增值50倍和20倍,经济规模保持年均80%增速,累计上缴国家税金6600余万元。今年底产销额将突破16亿元。荣获中国机械工业500强、重庆市最佳诚信企业等称号。
段彩均在全体员工中培育“质量等于饭碗”的意识,将守信意识融入每个环节,使“真心真诚、有利有义”成为鸽牌人与合作伙伴及顾客们合作的基础,出现了鸽牌公司特有的“三大怪”现象:产品质量没问题也可以退换;经销商没订货急着把款交;供应商自愿先供材料后收钱。出现了“调整价格、现款现货”、“宁让价格、不让市场”、“宁让价格、确保资金回笼”和“顾客满意、商家赚钱、公司发展”多赢局面。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与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其电线电缆产品获得“国家免检”资质,家装布电线和电工用铜型材产品的产销量均列全国前三,占领了重庆家装电线市场90%以上的份额,“鸽牌”已成重庆名牌、西南地区著名商标和老百姓心中电线电缆“精品”的代名词。
段彩均不仅实现了企业的重生,而且对员工以诚相待,对社会勇于回报。解决了近678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公司每位员工每月不仅能领到20斤大米、2斤色拉油,而且住房公积金、养老金、失业金、医疗保险金等都足额到位。主动捐款修建重庆机电鸽牌希望小学,资助社会慈善事业,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展示了自己的拳拳爱心。
段彩均先后荣获中国管理100人、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等称号。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邓平寿(已故)事迹
邓平寿,男,党员,生前为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
邓平寿志在乡亲脱贫致富,扎根山乡31年;情系边远落后的虎城,两次放弃进城升迁机会,2007年2月累死在工作岗位上,年仅51岁。他被誉为“21世纪焦裕禄式的人民公仆”。
1998年,邓平寿走上虎城镇党委书记岗位时,面对这个因贫困落后而闻名的穷山沟,以敢啃“硬骨头”而著称的他发出了要摘掉这顶“穷帽子”的誓言。
一身布衣,一双胶鞋,一个黄布包就是邓平寿的生动写照,长年累月,他吃住在办公室,行走在田间地头,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虎城方圆78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哪棵桑树干没刷白,哪条路垮了块石头,哪家有个难处,他都记得清清楚楚,都解决得利利索索。多年来,他用近40个工作笔记本,记录了乡亲冷暖和百姓心声。
面对百般热情挽留他的群众,邓平寿毅然放弃担任县领导的机会。他总是对乡亲们说:“你们放心,虎城的事一天没做好,我就一天不离开虎城。”他急群众所急,曾经穷得连房顶都补不起的杨嗣才,在邓平寿的帮助下,办起了挂面加工厂,年销量超过40吨,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他想群众所想,当广西桂林客商谢裕明在虎城开办的竹木公司出现用水、用电、用工等困难时,邓平寿主动,让这位异乡人快倒闭的公司获得了新生。他盼群众所盼,当虎城蚕茧品质不高,价格逐年下滑,有的村民绝望地砍掉桑树时,邓平寿先后两次邀请原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专家到虎城讲解科技知识,还走村串户亲自传授科学养蚕的方法,让千亩桑园再显生机。
邓平寿提出了“修好一条路,耍好,壮大一根虫”的发展思路。即柚子带,一根虫即栽桑养蚕。在邓平寿的带领下,虎城共修建、硬化了村、组级公路48条、108公里,使100%的村、85%的组通上了水泥路;虎城蜜柚荣获国家金奖,畅销全国、远销香港、澳门;全镇蚕茧产量居全县第一,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5倍。
群众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邓平寿的身体却一天天垮下去。2007年2月1日,这个“小病拖、大病磨、实在不行才吃药”的铁汉子,永远地离别了他无限眷恋的乡土和乡亲,而这一天离他51岁的生日还差3天。
2007年邓平寿荣获重庆市优秀***员称号。中央主要媒体把他作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石元英事迹
石元英,女,51岁,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教委派驻湖南省保靖县小学教师。
重庆秀山县保安乡龙家村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离他们村最近的学校,就是隔河相望的湖南省保靖县坝木小学。为了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秀山县教委派出当时的民办教师石元英到坝木小学上班,工资由秀山发放。
由于河上没有桥,不管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石元英每天清晨带着孩子们来到河边,脱掉鞋袜,卷起裤脚,背起年幼的孩子,拖着大一点的学生到湖南去上学,下午又带着40多名学生涉水回家。从1987年去坝木小学上班的那天起,石元英背着村子里的孩子们踏上求学之路,一背背了18年。
1989年一个上午,下了四个多小时的倾盆大雨。石老师背着一名学生走到河中间时,上游洪水汹涌而来,一根两米多长的木头顺水横冲直撞,情急之中,她将身子稍稍一侧,木头顶了一下右小腿后呼啸而过,右小腿顿时一阵钻心地疼,但她不敢松手,将最后一名学生背上岸后,才发现右小腿大块皮肉已搭拉在一边。至今,石元英右小腿还有块鸡蛋大的疤痕。
18年来,上万次往返这条河,石元英不知在河里多少次摔倒受伤,但令她欣慰的是,没有一个学生受伤。在石元英的努力工作下,龙家村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在校学生没有一个中途辍学。而她自己,却因为长年涉水,患上了风湿病。
1989年8月,一场大雨导致这条河暴涨,无法通过。放学后,石元英只能带着孩子们,从下游5公里远的桥上渡河。途中山路滑坡,石元英背着学生踩着松软的泥路艰难前行,自己10岁的儿子紧跟在身后。就在此时,儿子脚下一滑,差点掉进奔流的河水中。听到儿子叫声的石元英,惊出一身冷汗,幸亏一位与儿子走在一起的六年级学生,一把拉住了下滑的儿子。
2006年,石元英曾经教过的一个湖南籍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湖南省保靖县奖励坝木小学5万元,并奖励石元英5000元,那一天是她多年来最高兴的一天。如今她的学生中,28人考上大学,其中5人考上研究生。
如今,秀山县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在河上架起了一座桥,然而石元英依旧背着一名先天残疾、行动不便的13岁学生,不分春夏秋冬,穿梭在学校与村子之间。
石元英20多次被秀山、保靖两县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2004年9月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教师。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马福元事迹
马福元,男,20岁,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学生。
家在重庆南川的马福元,出生仅3天母亲就离家出走,12岁时父亲病逝,一贫如洗的家里只剩下他和78岁的爷爷相依为命。
17岁的马福元好不容易考上了学杂费、食宿费全免的"宏志班",80多岁的爷爷却意外摔伤,从此卧病在床。马福元背起爷爷去上学,用微薄的生活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木棚房,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爷爷。由于房间很潮湿,爷爷风湿病一受寒就会发作,几乎每天晚上,马福元都要为爷爷暖被窝。"这娃儿真懂事,学习再忙,他都要把爷爷服侍得妥妥帖帖的。"邻居们对这个懂事的孩子赞美有加。一次,邻居阿姨给他几个鸡蛋,他担心爷爷不吃,就把鸡蛋蒸成鸡蛋羹悄悄地埋在爷爷饭里给爷爷吃,自己却一棵吃上两三天。读书期间,为给爷爷治病,他一直坚持在学校伙食团打工。
许多报刊和网络报道了马福元的事迹,其中也有海外媒体。一位美国的华裔人士了解到他的事迹后,对他进行了资助,称赞他"不是可怜人,而是男子汉"。也有网友这样评价马福元:"孝心很多人都有,但不是很多人都有孝行,佩服他在困难中的坚毅和对爷爷的不离不弃。"
马福元没有因为照顾爷爷耽误学习,他成绩优异,表现突出。2006年3月,还在读高三的马福元,获得了由团中央、全国学联评选的中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特别奖,在200多名候选人中得票最高。其实马福元对这些都不那么在意,他甚至很少看报纸和网络对他的报道。他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在校大学生。作为学生,我希望自己在一个平静的学习环境中,扎扎实实搞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本领,回报社会特别是无数给予我太多关爱的人。这既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爷爷对我的期盼。"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谢方珍事迹
谢方珍,女,29岁,重庆市城口县修齐镇乡坪村村民。
在大巴山深处的城口县,有这样一位"带夫"出嫁播洒爱心的农家妇女。她7年如一日,毫无怨言地服侍高位瘫痪的丈夫,照顾残疾多病的公公和婆婆,用弱小的身躯支撑起了濒临破碎的家。
2001年3月,21岁的谢方珍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嫁给了香坪村的村民彭道平,夫妻俩恩恩爱爱。可甜蜜的日子才刚刚开始,灾难就降临到了这个原本清贫的家庭。同年7月,丈夫不幸遇造成下肢高位瘫痪,看着瘫痪在床的丈夫,当时谢方珍觉得生不如死。这时,娘家人劝她赶快离开这个家。但是,面对心爱而无助的丈夫和这个风雨飘零的家,身怀有孕的她不忍心离去。她在心里暗暗作出承诺,用我的一生,尽我的全力,照顾丈夫,不让这个家破碎。于是继续留在这个遭遇灾难的家,用她弱小的身体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她白天忙碌着十几亩地的庄稼,饲养5头生猪,本已疲惫不堪,但夜里仍细心照顾丈夫,每隔1个多小时都要为彭道平翻身,以免丈夫长褥疮,所以只能睡上4个来小时。丈夫眼看着备受煎熬的妻子短短几个月瘦了20多斤,几次想自杀都被妻子劝阻开导。本无力抚养孩子,为了给瘫痪的丈夫活下去的勇气,她毅然把孩子生了下来。4年里,她不知偷偷流了多少泪,也曾多次想过自杀。但一想起自己心中的承诺,她又挺起脊梁,勇敢地面对艰难的生活。
由于家居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任凭谢方珍拼死拼活地劳作,起早贪黑忙碌,这个家的生活及丈夫的药费还是难以为继,不久她家已欠债3万余元。为了挽救这个在绝境中的家,她萌生了一个惊人的想法,带夫携老出嫁。她惟一的条件就是:"娶我可以,但我必须带上我的丈夫和公公婆婆。"就这样,2005年她带着前夫彭道平和公公婆婆,嫁给了与她志同道合的村民彭道俊。彭道俊加入这个家后,共同支撑这个困难的家庭。如今彭道平的身体状况稳定,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现在的丈夫彭道俊对谢方珍重情重义的举动十分钦佩,他说我为有这样的妻子而骄傲。谢方珍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广东省韶关市华生药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广东省韶关市华生药业有限公司是2003-06-12在广东省韶关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韶关市浈江区站南路18号二层201(限作办公室使用)。
广东省韶关市华生药业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200751087055E,企业法人张旭升,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广东省韶关市华生药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批发: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原料药、抗生素制剂、生化药品、生物制品(除疫苗)、第二类精神药品(制剂)、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医疗器械:Ⅱ类、Ⅲ类:注射穿刺器械,Ⅱ类:普通诊察器械,Ⅱ类、Ⅲ类: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Ⅱ类:消毒和灭菌设备及器具,Ⅱ类: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Ⅱ类、Ⅲ类: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医用粘合剂除外),Ⅱ类、Ⅲ类: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保健食品;预包装食品(食用油,干果,坚果,糖果蜜饯,方便食品,烹调佐料,茶——不包含茶饮料)。在广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737086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358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广东省韶关市华生药业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